[发明专利]逆变器、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5984.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5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单元 电容单元 逆变器 逆变桥 第一端 并联 三相交流电 电源负极 电源正极 升压能力 输出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逆变器包括:第一变压单元、第二变压单元、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和三个并联的逆变桥单元。第一变压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第一变压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单元的一端和三个并联的逆变桥单元中的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变压单元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和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三端与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中的一相相连。能够提高逆变器的升压能力以及输出的电能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一种电子器件。
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输出电压需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网供用户使用。传统的电压源型逆变器需先通过升压变换,使直流母线的电压高于额定值后逆变。针对这一局限,提出了Z源逆变器,简化了光伏发电系统拓扑结构,通过电感、电容和二极管等组成阻抗网络使逆变器电路允许直通状态,无传统逆变器直通短路顾虑,增加系统稳定性。
但是,现有的Z源逆变器升压能力较低,输入电压波动时,输出电压不稳定,稳定性较差,输出电能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并且能够降低电路的启动电流冲击,有效保护设备,减小器件的电压应力,延长器件寿命。并且能够减轻光伏输入变化时的电压波动,提高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质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第一变压单元、第二变压单元、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和三个并联的逆变桥单元;
第一变压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
第一变压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单元的一端和三个并联的逆变桥单元中的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一端相连;
第一变压单元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相连;
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
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和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二端相连;
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三端与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相连;
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中的一相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变压单元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第一线圈的一端和第二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电源负极相连;
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单元的一端和三个并联的逆变桥单元中的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变压单元包括: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
第三线圈的一端和第四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电源正极相连;
第三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和三个并联的逆变桥单元中的每个逆变桥单元的第一端相连;
第四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变桥单元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
第一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变压单元的第二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5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功率模块和空调器
- 下一篇: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