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装套管保护坐封注水管柱及结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5982.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崔玉海;罗杨;孙金锋;马珍福;咸国旗;赵宁;赵东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17/00;E21B33/122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套管 保护 注水 管柱 结构 优化 方法 | ||
一种可拆装套管保护坐封注水管柱,属于注水管柱技术领域。包括油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9)上设有卡接装置,油管(9)外部套装套管(7),在套管(7)与油管(9)之间通过多个卡接装置可拆卸的套装有水力锚(1)、封隔器、配水器和底球(6)。本发明将安装在油管外部的其他部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油管上设置拆装用的卡接装置,通过卡接装置可快速的安装拆卸油管外部连接的其他部件,也可通过卡接装置灵活调整不同尺寸的安装部件,可以将各个结构按照不同的尺寸要求进行组装,从而提高其应用性,同时也可形成整体式结构的注水管柱,无需捞投死芯子,现场操作简单;能够适应多种工况,适应性强,从而降低工作成本。
技术领域
一种可拆装套管保护坐封注水管柱及结构优化方法,属于注水管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注水管柱在油田的开采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封隔器的磨损问题、管柱蠕动现象等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新提出的改进方案正在逐渐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并不好。
常规卡封分层注水管柱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发现,一方面,井下注水压力波动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管柱蠕动容易使套筒管柱上端封隔器的胶筒受损,从而降低了封隔器的密闭性,使得注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管柱的使用寿命也被大大的削弱;另一方面,常规的配水工具需要带死芯子下井,但在封隔器打压坐封完毕后,需要捞出死芯子才能进行注水,这使得整个注水过程变得很繁琐,无法流畅进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此外,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一体化的注水管柱,但是由于封隔器、配水器、水力锚等部件位置的相对固定,使得该装置无法应对所有的注水工况,应用价值不高。
对注水井管柱的失稳和受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包括采用小直径管柱等方法,如中国专利CN206158707U、CN206158709U及CN203756146U等,其中,CN206158707U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增加卡封来提高注水效果,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增加量来提升效果的方法,仅仅对密封有一定的帮助,但结构上形式复杂,成本较高。
CN206158709U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增加了一个补偿器,使得管柱在防蠕动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改进效果,但结构更加复杂,成本有一定的增加,但由于管柱蠕动的原因较多,仅仅依靠补偿器无法应对多种工况,实际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CN203756146U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是将整个注水管柱一体化,从而在根源上解决管柱蠕动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但是,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固定使得结构的适应性大大的降低,也间接的增加了使用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虽对注水管柱进行了改进,但是它们都是针对具体蠕动原因,无法适应各种工况,结构复杂,成本高。但这些措施对于管柱的蠕动、封隔器的密封以及对工况的适应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改进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可拆卸、能够适应多种工况,适应性强,使密封、防蠕动等效果达到最佳的可拆装套管保护坐封注水管柱及结构优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装套管保护坐封注水管柱,包括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上设有卡接装置,油管外部套装套管,在套管与油管之间通过多个卡接装置可拆卸的套装有水力锚、封隔器、配水器和底球。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注水管柱的结构及安装形式,将安装在油管外部的其他部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油管上设置拆装用的卡接装置,通过卡接装置可快速的安装拆卸油管外部连接的其他部件,也可通过卡接装置灵活调整部件安装顺序及位置,可以将各个结构按照不同的工况需求进行组装,从而提高其应用性,同时也可形成整体式结构的注水管柱,无需捞投死芯子,现场操作简单;能够适应多种工况,适应性强,从而降低工作成本,而且结构简单,还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5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椎保健枕
- 下一篇:一种软包用防紫外线聚氯乙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