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酰胺在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5935.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臧林泉;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6 | 分类号: | A61K31/16;A61P29/00;A61P37/02;A61P1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银屑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乙酰胺在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乙酰胺对抗炎有明显作用,血清中的IL‑17F及TNF‑ɑ水平均显著性下降,IL‑22表达升高,表明乙酰胺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乙酰胺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有调节作用,乙酰胺能够使血清抗体生成水平升高,上调血清中IL‑1β、IL‑6水平,下调血清中TNF‑α水平,并可显著增加胸腺系数。乙酰胺对抗银屑病具有明显的作用,能下调血清中IL‑17F及IL‑23,IL‑17F及IL‑23作为银屑病的标志性细胞因子,且,乙酰胺对表皮层、棘层及真皮层的细胞均有改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调节用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乙酰胺在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通常分成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固有免疫具有广泛特异性,识别机构保守的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受体为PRR;适应性免疫则具有非常精准特异性,反应病原体的个性特点,抗原识别受体为TCR和BCR。固有免疫应答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并启动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是机体获得性、抗原特异性、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效防御机制。近年来国内免疫学研究团队将基础免疫学研究与临床疾病防治紧密连接,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影响人类健康的与免疫学机制相关的重大疾病上,不仅有新颖的学术观点亦有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抗体是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里的一类糖蛋白,又被称为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是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的浆细胞产生,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是体液免疫里面重要的效应物质。早在1890年,德国学Emil von Behring和他的同事研究破伤风抗毒素时发现动物被灭火的破伤风杆菌免疫后的血清中含有中和毒素的物质,将免疫后的动物血清转移到其他动物身上会使这些动物也产生可特异性针对破伤风杆菌的免疫力,因此,抗体的产生及作用机理慢慢清晰。伴随衰老,人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功能降低,Whittingham发现老年人抗菌体浸润首次免疫产生的IgG抗体的速度迟缓其效价低,二次免疫后的IgG抗体效价以显著低于年轻人。1975年,Makinodan通过对0~45月龄的小鼠(人的对应年龄为0~105岁)分别进行了羊红细胞刺激的溶血素实验证实小鼠0~7.5月龄(相当月人的0~17.5岁)阶段是抗体水平不断升高的过程,而在7.5~45月龄(相当于人的17.5~105岁)阶段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因此,增加老龄人体内的抗体水平,从而提高老龄人的免疫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细胞因子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认识。细胞因子是体内一些分子量在80 kd一下的糖蛋白,体内的含量很低但是其却能在pg水平上就能起效。细胞因子一般在细胞受到刺激下方能产生,但也有的可以自发产生如IL-1。其靶细胞通常是细胞自身或邻近的细胞,具有多种活性或者不同的细胞因子有着相同活性,通常多种细胞因子之间会相互形成网络相互调节发挥作用。此外,细胞因子只有与受体结合方能发挥对靶细胞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的诸多细胞因子水平相对于正常人的在发生增多或减少的失衡,使得免疫力低下,患病的可能性增加。
相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免疫器官逐渐退化,临床上已经证实人胸腺在出生时约为11g,青春期(10~12岁)最大,约有35g,性成熟后急剧退缩,到60岁时重量仅可能有15g。免疫器官的退化也进一步证实在免疫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的原因。
为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免疫调节剂,对抗因衰老而致的免疫力下降。
另一方面,银屑病(牛皮癣)是一种由细胞和分子介导的与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的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的皮肤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5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