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及其海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4598.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6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亭;张宇凡;张海彬;田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C50/00 | 分类号: | E21C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体 海底采矿 回收装置 布放 甲板 管子处理 塔架机构 台车轨道 系统设备 系统整体 龙门架机构 机构设置 设备单体 上表面 台车 月池 艉部 多样性 | ||
1.一种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浮体,所述浮体的上表面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浮体的上表面自所述浮体的中部至所述浮体的艉部上开设有一U型槽口,用于提供下放采矿系统设备的通道;
一月池,所述U型槽口靠近于所述浮体的中部的一端向下开设有所述月池,所述月池贯穿所述浮体;
一龙门架机构,所述龙门架机构设置在所述浮体的艉部,所述龙门架机构位于所述U型槽口的正上方,用于实现集矿设备的单体布放和回收作业;
一塔架机构,所述塔架机构安装在所述浮体的中部,所述塔架机构位于所述月池的正上方,用于扬矿设备的布放和回收的吊装作业;
一管子处理机构,所述管子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浮体上,所述管子处理机构位于所述塔架机构靠近于所述浮体的艏部的一侧,用于扬泵管的连接、输送与存放;
两根甲板台车轨道和一个甲板台车,两根所述甲板台车轨道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槽口的两侧,所述甲板台车设置在两根所述甲板台车轨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机构包括一塔架和一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设有所述塔架,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设有固定行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处理机构包括有一扬矿管堆场、一猫道机和一龙门吊,所述扬矿管堆场和所述龙门吊均固定在所述浮体上,所述猫道机设置在所述扬矿管堆场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机构包括一龙门架和一起升滑车,所述龙门架设置在所述浮体上,所述龙门架呈箱型结构,所述起升滑车安装在所述龙门架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机构还包括一甲板吊车,所述甲板吊车安装在所述浮体上,所述甲板吊车位于所述塔架机构相对于所述管子处理机构的另一侧,用于吊运设备和辅助安装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矿管堆场的高度与所述工作台的高度相同,所述龙门吊的高度大于所述扬矿管堆场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上位于所述U型槽口的两侧形成两甲板区,所述甲板吊车安装在一所述甲板区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软管堆场,两所述软管堆场设置在所述浮体上靠近于所述龙门架的一侧,两所述软管堆场分别所述U型槽口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行车通过一液压绞车与一采矿系统设备相连接,用于所述采矿系统设备的设备单体布放回收作业。
10.一种设备单体海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所述设备单体海试方法包括:
S1:所述龙门架与所述起升滑车操作带动所述集矿设备布放或回收,实现所述集矿设备的单体海试;
S2:所述塔架、所述甲板台车和所述固定行车操作带动所述扬矿设备布放或回收,实现所述扬矿设备的单体海试。
11.一种系统整体联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4、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所述系统整体联调方法包括:
步骤一:所述龙门架机构带动所述集矿设备向下运动,同时所述塔架机构带动所述扬矿设备向下运动;
步骤二:将所述集矿设备与所述扬矿设备均移动到海底;
步骤三:所述集矿设备与所述扬矿设备之间通过一软管相连接。
12.一种系统整体联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4、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海底采矿系统布放回收装置,所述系统整体联调方法包括:
Si:所述集矿设备与所述扬矿设备之间通过一软管相连接;
Sii:所述龙门架机构带动所述集矿设备向下运动,同时所述塔架机构带动所述扬矿设备向下运动,使所述集矿设备与所述扬矿设备同时移动到海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45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