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4117.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燕;何贤杰;谢琼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8 | 分类号: | C09J7/38;C09J7/21;C09J133/08;C09J193/04;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20;C08F218/0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81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胶带 基材层 活性炭纤维毡 离型层 压敏胶 胶层 制备 丙烯酸酯类 小分子单体 压敏胶粘带 保护胶层 高温干燥 气体吸附 有机溶剂 粘接性能 胶黏剂 离型膜 离型纸 涂覆 吸附 残留 扩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涂覆在基材层上的胶层以及保护胶层的离型层;其中,所述基材层为活性炭纤维毡片;所述胶层为丙烯酸酯类胶黏剂组合物;所述离型层为离型纸或离型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双面胶带选用具有优异的气体吸附效果的活性炭纤维毡片作为载体,与经过高温干燥的压敏胶结合后,可有效将残留在压敏胶中的少量有机溶剂和小分子单体向中心吸附,避免向外扩散,且不影响压敏胶粘带的粘接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棉纸或无纺布为载体的双面压敏胶粘带具有作业性优异,粘接性能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领域如家电、汽车和OA设备中。
一般的压敏胶粘带普遍存在有刺激性气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胶粘带中残留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生产操作人员进行作业时,不但呼吸系统会受到直接刺激,如长时间接触,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症状。
专利文献1(CN201520898231.9)“一种环保紫外线标签纸”公开了一种向胶黏剂中加入接枝上聚合物链的活性炭颗粒的方法,利用活性炭颗粒的强吸附能力吸附有机溶剂及小分子单体使之不挥发,最终使压敏胶带无难闻的气味,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专利文献2(CN201520285578.6)“一种压敏胶带”公开了一种压敏胶带,在活性炭压敏胶层内部设有活性炭颗粒或改性活性炭颗粒,吸附有机溶剂及小分子单体,最终使压敏胶带无难闻气味。但上述专利均是在涂布前向胶黏剂中添加活性炭颗粒,已知胶黏剂中溶剂含量一般在50%左右,需要通过不同的干燥方式使溶剂挥发,而上述专利在干燥前加入活性炭颗粒,会使活性炭颗粒的孔隙被干燥前大量存在于胶黏剂中的溶剂堵塞,无法再吸附有机溶剂及小分子单体。另外,向胶黏剂中添加活性炭颗粒,会导致压敏胶带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较低,无刺激性气味且性能良好的双面胶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涂覆在基材层上的胶层以及保护胶层的离型层;
其中,所述基材层为活性炭纤维毡片;
所述胶层为丙烯酸酯类胶黏剂组合物;
所述离型层为离型纸或离型膜。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片的克重为10~40g/m2。
进一步,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片的克重为20~30g/m2。当无纺布克重过小时,可能存在基材强度不足的问题,加工性也较差;而当克重过大时,可能导致压敏胶黏剂层渗透量大,不能获得较厚的压敏胶黏剂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胶粘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片的比表面积为1500~2500m2/g。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片的吸附孔平均孔径为1.0~4.0nm。
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酸酯类胶黏剂组合物包括组分A和组分B;
其中,组分A为丙烯酸酯类胶黏剂,包括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溶剂,增粘树脂,引发剂;
组分B为固化剂;
组分B的添加量为组分A质量的0.2~5%。
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为丙烯酸酯单体的均聚物或丙烯酸酯单体与其他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4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