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物联网终端覆盖增强级别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3721.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L5/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联网 终端 覆盖 增强 级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节物联网终端覆盖增强级别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增强覆盖级别;初始化随机接入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前导码重传次数;根据所确定的增强覆盖级别所对应的重复次数发送前导码;当随机接入失败时,提高所述增强覆盖级别;当随机接入成功时,判断所述增强覆盖级别是否有降低的余量,如果是,则降低所述增强覆盖级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物联网终端覆盖级别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低功耗广域网 (LowPower Wide Access,LPWA)的众多技术之一,其可以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
NB-IoT使用180kHz上下行带宽通过E-UTRA(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Access,进化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接入网络,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或LTE网络。NB-IoT有三种部署的模式:独立模式 (Stand-alone operation)、保护频段模式(Guard-bandoperation)以及频段内模式(In-band operation)。NB-IoT在多址方式上与传统LTE相同,下行使用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多址技术,上行使用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NB-IoT在频带占用上分为单音(Single-tone,一个上行子载波)和多音(Multi-tone,多个上行子载波)。Rel13的NB-IoT采用的是半双工的FDD,暂不支持TDD。NB-IoT支持多载波(Multi-carrier,即 Multi-PRB)方式,即可以另外使用其他非锚定(non-anchor)NB-IoT载波来传数据。
随机接入过程是移动通信中终端必须支持的过程,通过随机接入过程,终端可以实现与网络的上行同步以及获得网络所分配的上行资源。随机接入过程是对传统LTE终端和NB-IOT终端都是必须的,而考虑到NB-IOT 网络的特殊性,在NB-IOT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为了网络侧能够更好的接收到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出的前导(preamble)码,3GPP协议为NB-IOT 定义了几个覆盖增强级别(Coverage Enhanced LEVEL,CE LEVEL),不同的 CE级别其前导码重复的次数是不一样的,在接收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前导码重复的次数就越多,从而接收端更容易检测出正确的前导码。比如说,不同CE级别下可能配置的重复次数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也就是说,不同CE级别下,一次前导码发送尝试时的前导码重复次数是不同的。如果重复次数为4的话,前导码的发送时序如图 2 所示,其中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窗是指每次前导码发送后等待接收RAR的时间长度。
在现有技术下,如图1A-1B所示,网络可以通过在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 PDCCH指令中指示NPRACH重复次数,或者高层配置消息指定起始CE 级别。在随机接入过程开始时,如果在步骤101确认前述事实,则在步骤 102中,终端使用该起始CE级别。否则在步骤103和104,根据服务小区 RSRP和门限决定UE处于什么级别。
网络在系统消息中发布了随机接入的相关参数,其中包括 rsrp-ThresholdsPrachInfoList-r13中配置了不同CE级别对应的门限值,最多可配置3个门限值,描述为:
RSRP-ThresholdsPrachInfoList-r13::=SEQUENCE(SIZE(1..3))OF RSRP-Range
以网络配置了两个门限为例,比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37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