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XRD实验数据调整衬底和薄膜初始结构模型的结构参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3712.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嘉琦;王杨;代兵;舒国阳;姚凯丽;刘康;高鸽;赵继文;刘本建;杨磊;韩杰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C30B23/02;C30B2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xrd 实验 数据 调整 衬底 薄膜 初始 结构 模型 参数 方法 | ||
1.一种基于XRD实验数据调整衬底和薄膜初始结构模型的结构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衬底样品的制备;
所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
衬底的切割与表面处理:将衬底切割成所需尺寸的晶片,依次经过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进行超声清洗,吹干后的衬底表面经过预氧化和除去氧化层处理,得到衬底样品;
步骤二、在衬底样品表面制备外延薄膜样品:
根据衬底样品材料和薄膜样品材料来选择外延生长工艺,在步骤一得到的衬底样品上外延生产厚度不大于5nm的薄膜样品;
步骤三、对衬底样品和薄膜样品进行测试与分析:
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
利用带有薄膜附件的X射线衍射仪对衬底样品和生长外延薄膜样品进行X射线小角衍射表征,得到薄膜样品与衬底样品特征峰位置相对应的衍射峰的衍射角;
根据衍射角与晶面间距之间的关系,符合布拉格衍射方程:
2d sinθ=nλ
其中,d表示衍射晶面间距,θ是薄膜样品与衬底样品特征峰位置相对应的衍射峰的衍射角,n是衍射晶面指数,λ是入射X射线的波长;
计算出衬底样品的原子层之间的晶面间距dA,薄膜样品的原子层之间的晶面间距dB;衬底样品与薄膜样品界面处原子层之间的晶面间距dA/B等于薄膜样品的原子层之间的晶面间距dB;
步骤四、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建立组成界面两相的晶体,构造两种晶体的切割表面后建立超晶胞,建立界面层和添加真空层,得到衬底和薄膜两种晶体的初始结构模型;
所述步骤四的具体过程为:
41)建立组成界面两相的晶体:利用晶体学参数新建或者导入已经存在的衬底和薄膜两种晶体;
42)构造切割表面:设定切割的晶面、深度,或者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面进行切割;
43)增大表面积,建立超晶胞:通过调整两种晶体切割后表面的U、V两个方向的向量的值来调整晶胞大小,建立超晶胞;
44)建立界面层:选择切割好的两个表面,设置晶格匹配参数,建立界面层;
45)添加真空层:真空层厚度设置为到得到衬底和薄膜两种晶体的初始结构模型;
步骤五、利用步骤三中的dA、dB和dA/B对步骤四中所得到的衬底和薄膜的初始结构模型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步骤五的具体过程为:
51)测量步骤四中所得到的衬底和薄膜两种晶体的初始结构模型的衬底厚度、界面间距和薄膜厚度: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的Measure工具测量或利用Label标记出各原子层的X、Y、Z坐标,通过Z坐标差值计算,分别得到衬底厚度、界面间距和薄膜厚度,并分别表示为DA、DA/B和DB;
52)衬底的受到界面影响部分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调整:衬底上部分受界面影响的原子层数为nA,受界面影响的nA个原子层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根据步骤三得到的dA/B进行调整;
53)衬底不受到界面影响的原子层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调整:衬底的原子层总数为NA,其中不受到界面影响的原子层数为NA-nA,不受到界面影响的NA-nA个原子层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根据步骤三中的衬底样品的原子层之间的晶面间距dA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衬底总厚度DA',即调整后衬底的最上层原子层的Z坐标为Zsubstratetop=[(NA-nA)dA+(nA-1)dA/B];
54)界面结构参数的调整:界面的结构参数根据步骤三中的衬底样品与薄膜样品界面处原子层之间的晶面间距dA/B调整,调整后的界面间距DA’/B’=dA/B,所以,调整后薄膜的最下层原子层的Z坐标为Zfilmbottom=Zsubstratetop+dA/B=[(NA-nA)dA+nA dA/B];
55)薄膜受到界面影响的原子层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调整:薄膜的原子层数为NB,其中受到界面影响的原子层数为nB,受到界面影响的nB个原子层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根据步骤三中的dA/B进行参数调整;
56)薄膜不受界面影响的原子层的结构参数和原子层位置调整:薄膜的不受界面影响的原子层数为NB-nB,根据步骤三中的dB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薄膜总厚度为DB’=[(NB-nB)dB+(nB-1)dA/B],薄膜最上层原子层的Z坐标为Zfilmtop=DA'+DA’/B’+DB’=[(NA-nA)dA+(nA+nB-1)dA/B+(NB-nB)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37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