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静音结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981.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6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文;梁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昂智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22 | 分类号: | E05F15/622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撑 内衬管 丝杆套 电动机组件 电驱动部件 减少摩擦 静音结构 汽车尾门 连接套 生产加工 丝杆部件 丝杆连接 套管部件 噪音问题 轴向连接 球头部 上弹簧 同轴度 弹簧 外部 伸入 丝杆 噪音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静音结构装置,包括电驱动部件、丝杆部件和运动套管部件;电驱动部件轴向连接有第一球头部件、电动机组件和连接套,包括与连接套相连接且可伸入电动机组件的丝杆,丝杆连接丝杆套,丝杆套外部套装有内衬管,内衬管的外部套装上弹簧,该内衬管、弹簧和丝杆套三者形成了一个减少摩擦从而减少噪音的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批量生产加工成本低,减少摩擦,从而使得电动撑杆工作时几乎不会出现噪音问题,也能确保电动撑杆保证同轴度的可靠工作,有效提高电动撑杆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尤其是电动撑杆的的静音装置 。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是越来越普及,汽车尾门电动撑杆因使汽车尾门开闭更加方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人们在享受汽车尾门电动撑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该电动撑杆产生的噪音要求越来越高,经市场调研发现,大部分汽车尾门在打开和关闭的时候偶尔会听到电动撑杆内的弹簧与丝杆套管因摩擦而产生“咔嚓咔嚓”的声音,使人在听觉上也很不舒服,长时间工作既会影响弹簧的性能,又会使电动撑杆整体的同轴度发生变化,导致汽车电动撑杆损坏,进而影响汽车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静音结构装置,包括电驱动部件、丝杆部件和运动套管部件;所述电驱动部件轴向连接有第一球头部件、电动机组件和连接套,第一球头部件的外部套装有塑料护套;电驱动部件轴向连接有丝杆部件,其中丝杆部件包括与连接套相连接且可伸入电动机组件的丝杆,该丝杆可伸缩的连接有丝杆套,在丝杆套外部套装有一个用于减少摩擦的内衬管,在内衬管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与丝杆套配合的锥形口,在内衬管的外部套装上弹簧;在弹簧外部套装有运动管部件,运动管部件包括下运动管,该下运动管通过卡环可滑动的套装在上运动管内部,在上运动管右端部设置有护套和第二球头。
为了更好的降低噪音,减少重量,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管采用管尼龙加铅的材料。
为了更好的使得下运动管与上运动管可以相互滑动,进一步地:在下运动管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凸条,在是上运动管的内表面沿周向设置有凹槽。
为了更好的使得下运动管与上运动管更好的相对滑动,在下运动管与上运动管之间设置有卡环,更进一步地:在卡环的内部设置有外凸的固定块,所述上运动管的端部设置有与固定块相配合的凹槽。
为了更好的卡紧内衬管与丝杆套,避免弹簧因收缩与内衬管发生碰撞,再进一步地:在内衬管的底端设置有锥形口,上述丝杆套的底端也设置有与该锥形口相配合的锥形环面,并且在该锥形环面上设置有加强摩擦的凹凸纹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批量生产加工成本低,在弹簧与丝杆套之间设置有内衬管,就能够避免电动撑杆内的弹簧与丝杆套之间相对运动摩擦而产生的噪音,电动撑杆工作时就几乎不会出现上述噪音问题,也能确保电动撑杆保证同轴度的可靠工作,有效提高电动撑杆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静音结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静音结构装置的组合图。
图3是丝杆套底部示意图。
图4是内衬管底部示意图。
图中:1、塑料护套;2、第一球头;3、电动机组件;4、连接套;5、丝杆;6、锥形环面;7、丝杆套;8、内衬管;9、锥形口;10、弹簧;11、下运动管;12、卡环;13、上运动管;14、护套;15、第二球头;16、凸条;17、第一凹槽;18、固定块;19、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昂智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昂智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