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矩形隧道薄覆土防背土减阻措施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8106.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豆小天;曹伟明;王晋波;崔现慧;赵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胡世辉 |
地址: | 0562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矩形 隧道 薄覆土防背土减阻 措施 | ||
一种用于矩形隧道薄覆土防背土减阻措施,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矩形隧道掘进方向油桶注水加载;第二步:矩形隧道掘进方向钻孔注水;第三步:矩形隧道掘进方向向下预制混泥土挡土块;第四步:间隔注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钻孔注水、不间断加注减摩泥浆等措施,使得矩形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出现的背土现象减小到最低。使用了能排出顶部的松土的矩形盾构机,不会在矩形盾构机、顶管机、环管节的顶部形成坚硬土层,从根本上解决了背土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矩形隧道薄覆土防背土减阻措施。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各种隧道掘进机(包括盾构机和顶管机)在施工中均 存在不同程度的背土现象。即由于泥土的粘性以及巨大的压力下,泥土紧粘在盾构机的外部,使泥土与机器无法脱离,而跟随机器一同前进,会导致周围土层严重扰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塌陷,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由于形状原因,圆形盾构机并不容易产生背土效应,但大截面矩形盾构机或者类似的矩形掘进机,则由于矩形盾构机的上壳背面积较大且呈平面形状,很容易在矩形盾构机的上壳的背部产生背土效应。
现有施工技术中一般都采用注减摩浆液的方法来减少背土效应,其缺点是当矩形截面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由于浆液流动的不可靠性,致使盾构机的背部和周围无法形成浆液润滑隔膜,从而导致背土现象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矩形隧道薄覆土防背土减阻措施,矩形隧道的掘进方向依次设置钻孔注水、不间断加注减摩泥浆等措施,使得矩形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出现的背土现象减小到最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矩形隧道薄覆土防背土减阻措施,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矩形隧道掘进方向油桶注水加载;第二步:矩形隧道掘进方向钻孔注水;第三步:矩形隧道掘进方向向下预制混泥土挡土块;第四步:间隔注浆。
第一步具体为:在顶管机前方4米范围内,放置18个注水油桶,单个油桶体积为200L,总重量为3.6t。
第二步具体为:测量人员将顶管机范围布置梅花形钻孔点,间距1000*1000mm;施工人员按照布点位置,使用φ40mm的洛阳铲配合风钻将其每个点掏孔,掏孔深度为地面至顶管机顶部,高度为3500mm;截取φ32mm的导管41根,长度为3500—4000mm,植入掏孔位置,保证管路紧贴顶管机顶部,将水灌入导管内,每个孔注入量方式为在半个小时内加注5L水。
第四步具体为:顶管机停机过程中每隔30min,间隔注入3~5分钟减摩泥浆。
在掘进中使用如下的矩形盾构机:矩形盾构机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前车体的前部的轮廓为隧道轮廓的拓展装置,其包括侧轮廓与顶轮廓,拓展装置后侧为刀盘墙,刀盘墙上固定多个刀盘,前车体的顶板上开始前低后高的凹陷区,凹陷区内设有传动带,传动带不高于前车体的顶轮廓高度,其两端分别固定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从动轴固定在前车体上,在顶轮廓、刀盘墙交界处设有通道,该通道连通凹陷区与刀盘所在的区域。
矩形盾构机的通道从左到右是不连续的,通道内设有多个支撑部,支撑部连接顶板与顶轮廓。
矩形盾构机的两侧传动带之间设有多个支撑轴。
矩形盾构机的传动带的外表面设有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钻孔注水、不间断加注减摩泥浆等措施,使得矩形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出现的背土现象减小到最低。
使用了能排出顶部的松土的矩形盾构机,不会在矩形盾构机、顶管机、环管节的顶部形成坚硬土层,从根本上解决了背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矩形盾构机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8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