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络应答的随机系统及撤回随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7693.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9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肖亮;赵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太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20 | 分类号: | G16H1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机号码 随机系统 随机状态 应答 占用状态 恢复 网络 响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应答的随机系统及撤回随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针对处于已随机状态的受试者的撤回随机请求;响应所述撤回随机请求,收回指定给所述受试者的随机号码,使所述受试者恢复为未随机状态,且使所述随机号码恢复为未占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系统及撤回随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研究中的随机试验设计是根据随机化算法来安排各因素的试验顺序,其目的是使系统误差转化为随机误差,并利用随机误差相互抵偿的特性,以减少试验误差。随机试验又称为随机对照试验。对参与研究的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可避免人为地选择性偏倚,使进入试验的两组或多组对象在基线特征上尽可能保持一致,即统计学上组间的可比性,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通过随机化分组,可以使进入各试验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等诸多影响预后的已知和未知因素尽可能均衡地分布到各组中去,这样才能得知任何一个结局在组间存在的差异只是由于干预措施的不同造成的,而不是因为患者特征的分布不均、预后不同而造成的。在一个新药上市前,往往要开展多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化与盲法、样本重复一起,是临床研究的三个基本原则。为了减少试验误差和重复说明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临床研究在具备条件时尽量采用随机化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的发展,临床研究的随机化过程越来越趋向于采用信息化的随机系统,例如交互网络应答系统(Interactive Web Response System,IWRS)来实现。使用IWRS时,执行随机化的过程包括随机与分配药物的两个过程,分别对应着受试者获得一个随机号码和该随机号码对应治疗组别的药物号码。
一个药物上市前开展的临床研究动辄千万乃至亿万元的经费投入,保证随机化过程的正确运行,可以确保临床研究开展的进度和研究的科学性,为临床研究的申办方争取尽早获得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为上市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开展临床试验中,确保临床试验随机正确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
在临床试验随机化过程中,由于误操作等原因,不应该执行随机的受试者被错误地运行了随机功能,使受试者获得随机号码,被指定为某个试验组别,同时有可能被指定一个相应组别的药物号码。这就导致了随机号码和可能的药物号码被误占用的情况。如果随机号码和药物号码被误占用,会破坏随机的区组,违背临床研究的随机设计原则,有悖研究的科学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应答的随机系统及撤回随机的方法,可以恢复被误占用的随机号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撤回随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针对处于已随机状态的受试者的撤回随机请求;响应所述撤回随机请求,收回指定给所述受试者的随机号码,使所述受试者恢复为未随机状态,且使所述随机号码恢复为未占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撤回随机请求,收回指定给所述受试者的药物号码,使所述药物号码恢复为未占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针对处于已发药的受试者的撤回药物请求;响应所述撤回药物请求,收回指定给所述受试者的药物号码,使所述药物号码恢复为未占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接收针对处于已随机状态的受试者的撤回随机请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受试者的随机界面包含撤回随机按钮,以接收所述撤回随机请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接收针对处于已发药的受试者的撤回药物请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受试者的随机界面包含撤回药物按钮,以接收所述撤回药物请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接收针对处于已随机状态的受试者的撤回随机请求的步骤包括:提供撤回随机界面,所述撤回随机界面包括撤回理由对话框;接收通过所述撤回理由对话框输入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太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太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7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自动修复电路
- 下一篇:基于基因检测为导向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