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R计量泵下线测试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6986.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3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臧志成;刘德文;符鸿玉;董孝虎;邹海平;蔡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1/00 | 分类号: | F04B51/00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泵 模拟控制板 测试主机 信号模拟 控制板 通讯线束 测试 下线测试台 反馈 部件状态 分析信号 计量模块 控制信号 连接信号 台本发明 信号采集 信号判断 制造成本 资源消耗 厂商 发送 监测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SCR计量泵下线测试台,包括测试主机、SCR控制通讯线束、信号模拟控制板及待测计量泵;所述测试主机通过SCR控制通讯线束连接信号模拟控制板、待测计量泵;所述测试主机控制信号模拟控制板进行信号采集,控制待测计量泵工作,并同时监测计量泵及其PCB板各部件状态;发送相应的请求功能给信号模拟控制板及计量泵进行相应功能的测试,并同时接收信号模拟控制板及计量泵反馈的信号,通过分析信号模拟控制板及计量泵反馈的信号判断计量泵及其PCB板是否正常。本发明制造成本低、资源消耗少、便于操作,测试结果稳定可靠,不仅是从事计量泵研究的必备工具,更是SCR技术相关厂商进行计量模块测试的良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尾气后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CR计量泵下线测试台。
背景技术
柴油机以其优越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柴油机的市场占比量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地球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各国政府争相颁布了相关法规来限制汽车的尾气排放。随着法规的不断升级,排放要求也日益苛刻。因此,SCR技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SCR(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系统控制器是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转化系统中控制整个系统进行工作的核心部件。SCR系统中计量泵功能直接影响整套SCR系统的运行,影响排放结果的控制。而计量泵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又取决于其PCB板及本身机械结构是否正常。因此每一块PCB板及组装完成的计量泵都需要经过严格和系统的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有效后才能投放市场。然而当前针对SCR计量泵的测试还不完善,对于表现不明显又对整个系统性能存在潜在危险的隐形故障则无法及时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SCR计量泵下线测试台,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SCR计量泵下线测试台,其包括测试主机、SCR控制通讯线束、信号模拟控制板及待测计量泵;所述测试主机通过SCR控制通讯线束连接信号模拟控制板、待测计量泵;所述测试主机上安装有诊断测试软件,用于控制信号模拟控制板进行信号采集,控制待测计量泵工作,并同时监测计量泵及其PCB板各部件状态;按照所述诊断测试软件中编制好的专门用于计量泵功能测试的测试步骤和方式进行测试,测试时诊断测试软件会按照测试步骤中编制的内容发送相应的请求功能给信号模拟控制板及计量泵进行相应功能的测试,并同时接收信号模拟控制板及计量泵反馈的信号,通过分析信号模拟控制板及计量泵反馈的信号判断计量泵及其PCB板是否正常。
特别地,所述测试主机与信号模拟控制板中基于单片机的信号模拟采集模块、待测计量泵中基于单片机的SCR计量模块通讯连接。
特别地,所述测试主机与N个待测试计量泵连接,分别独立检测其状态是否正常,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特别地,所述测试主机根据待测试计量泵控制器的版本类型不同进行切换,在N路测试中的某一路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它路的测试。
特别地,所述测试主机对于待测计量泵及其控制器状态测试包括上下电、报文接收、传感器数据采集、执行器工作及计量泵工作状态检测,最终通过测试主机判断检测结果是否正常,并通过测试主机界面显示各待测计量泵状态及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特别地,所述信号模拟控制板还用于模拟SCR系统所需采集的各传感器数据,其中,前后排温信号、环境温度信号、尿素罐液位、温度信号由信号模拟控制板的DAC模拟电压实现。
特别地,对于待测试计量泵的PCB板驱动控制的执行器通过信号模拟控制板的AD采样来判别状态,通过采集对应端口的电压进行检测判断;其中,所述PCB板驱动控制的执行器包括但不限于MIL灯、尿素液位灯、尿素管路加热继电器、尿素罐加热水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6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