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3018.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台县鼎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2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高效 袋装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玉米芯、麸皮、甘蔗渣、木屑、玉米粉、豆粕粉、轻质碳酸钙、石灰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杏鲍菇栽培基质,向其中添加外源酶制剂混匀,然后在温水浴中处理,加水调节含水量,搅拌均匀,得到杏鲍菇培养料;将杏鲍菇培养料分装到多个聚丙烯袋中,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中间打孔进行接种,然后移入培养室中避光培养,待发满菌丝后继续培养,转入出菇房,控制温度、湿度、CO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种,杏鲍菇是著名的药食同源真菌,集营养与美味于一身,市场前景好,适合工厂化生产。近年来,杏鲍菇的栽培主要釆用工厂化模式。真菌分解基物主要依赖其分泌的酶类,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胞外酶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因其分泌量有限,故基质的利用率受到一定限制,制约了产量的提高。当前,利用生物酶转化生物物质以生产酒精或其他化工产品已取得长足进步。而添加外源酶类以促进基物降解从而提高食用菌对其基物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依照该方法栽培的杏鲍菇产量高、生产周期短。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杏鲍菇培养料的配制:
将41-42份玉米芯、27-28份麸皮、12-13份甘蔗渣、9-10份木屑、5-6份玉米粉、0.9-1份豆粕粉、1-2份轻质碳酸钙、1-1.1份石灰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杏鲍菇栽培基质,向其中添加外源酶制剂混匀,然后在40-42℃水浴中处理1-2d,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4-65%,搅拌均匀,得到杏鲍菇培养料;
(2)菌袋的制备与接种、培养:
将(1)中所得杏鲍菇培养料分装到多个聚丙烯袋中,每袋装0.5-1kg,在120-122℃下高压蒸汽灭菌处理2-3h,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中间打孔进行接种,然后移入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60-65%的培养室中避光培养,待发满菌丝后继续培养7-8d,转入出菇房,控制温度为13-18℃、湿度为80-90%、CO
(3)杏鲍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经常检查,若有污染袋立即处理,若在培养室内发生破袋,应立刻清扫干净;出现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病害,用1-2%的四环素药水喷施,控制病害,及时采收;做好环境卫生,保持清新的空气。
其中,步骤(1)中外源酶制剂为0.4-0.5% cellulose A、0.5-0.6% cellulose B、0.2-0.3% cellulose C复配。
步骤(2)中接种培养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000mg/kg内。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台县鼎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凤台县鼎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3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弧放电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内墙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