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晶粒尺度强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1450.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5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飞;周浩;高波;李玉胜;曹阳;聂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37/02 | 分类号: | B21C37/02;B21C37/04;B21B3/00;B21C23/00;B02C21/00;C22F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晶 尺度 强化 镁合金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多晶粒尺度强化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含:制屑、混屑和预压实、塑性变形、多晶粒尺度四步工序,选择晶粒细化效果不同的镁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充分混合它们的碎屑后进行热塑性变形,通过高温、高应变使碎屑机械合金化,获得致密、多尺度混合的坯料。通过后续热处理,在多种碎屑中形成多晶粒尺度,获得多晶粒尺度细化强化镁合金材料。本发明制得的合金在一定程度上兼得软相和硬相的韧性和强度,获得综合性能出色的高强高韧双系或多系细晶强化镁合金。多晶粒尺度强化镁合金既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且韧性远远高于常规均匀稀土镁合金。镁合金中的混合多晶粒尺度微观结构无明显的方向性,适于在多向受力部件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多晶粒尺度强化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通过异种碎屑混合的方法,配合以特定的塑性变形和热处理调控微观结构,制备大块多晶粒尺度强化镁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高阻尼减振和电磁屏蔽性能、以及优异的铸造、切削加工性能和易回收等优点,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通信等工业领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相比于铝合金、钛合金等其他轻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的强度和韧性都较差。稀土合金化是镁合金强韧化的重要途径。稀土元素在镁合金基体中形成高密度纳米级的析出相,对位错运动产生强烈的阻碍作用,从而大幅度的提高镁合金的强度。此外,析出强化镁合金的析出相,在高温时比晶界的稳定性更高,因此,析出强化的镁合金在高温变形时,往往具有更高,更稳定的力学性能。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材料中位错的产生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粗晶HCP金属因缺少足够的滑移系通常需要孪晶来推动塑性变形,当晶粒尺寸小于100nm时,纳米晶内部就很难产生孪晶。而时效强化镁合金的析出相的间距通常只有几十纳米,弥散分布的析出相将粗大的晶粒分割成许多纳米单元,在这些单元里位错难以形成和运动。因此,通过时效析出强化的镁合金材料的韧性会出现大幅降低,大大限制了析出强化镁合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而另一方面,变形镁合金则拥有与之差异较大的性能,研究表明,采用细晶强化,可以令变形镁合金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依旧保持良好的韧性,但是这类镁合金的耐热性能较差。如何兼得强度、韧性及耐热性,成为当前镁合金研究的一大热点。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K.Lu在《Science》,2011,331(24):1587-1590上发表的“Revealing extraordinary intrinsic tensile plasticity in gradient nano-grained copper”(揭示了纳米梯度铜优异的本征拉伸塑性)一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表面机械碾磨处理,在纯铜棒材表层制备出梯度厚度达数百微米的纳米晶粒结构,晶粒尺寸自表及里由十几纳米梯度逐渐增大至几十微米,形成一种梯度多晶粒尺度的结构材料。该技术的特点如下:(1)界面结合好;(2)制备的材料拉伸屈服强度比粗晶铜提高约一倍,而拉伸塑性与粗晶相同;(3)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纳米晶Cu因位错尺寸效应而导致低韧性。但是,由于镁合金本身的变形能力很差,通过表面机械碾磨制备梯度镁合金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技术上存在以下问题:(1)表面易氧化,造成表面会有一定厚度被污染,进而导致表面耐腐蚀性降低;(2)高温易于使晶粒尺寸发生长大,无法得到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晶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废铝脱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铜带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