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集群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核心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6529.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4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龙;黄剑鸿;陈芳;徐胤;张海泉;帅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集群 系统 中的 通信 方法 核心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宽带集群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核心网设备,包括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符合第一协议的消息,转换该消息的协议格式为第二协议,再将转换后的消息发送给第二核心网设备。由于第一核心网设备为eMM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TCF,或者第一核心网设备为TCF,第二核心网设备为eMME,通过转换第一核心网设备与第二核心设备之间消息交互的协议格式,可解决了eMME与TCF两个网元之间协议不同无法直接通信的问题,使得宽带集群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处理集群业务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带集群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背景技术
B-TRUNC(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宽带集群通信)为基于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系统,是支持点对点语音和多媒体集群调度的公共安全与减灾应用的LTE宽带集群标准。3GPP主要从公网的角度考虑,增强语音组呼的承载功能。而B-TrunC宽带集群标准则从系统级进行设计和考虑,支持集群的多种业务,接口涵盖LTE的承载和业务层面,技术领先于目前3GPP的相关标准。
中国率先制定了基于TD-LTE的宽带集群B-TrunC标准,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且已经成立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来推动LTE宽带集群的产业化和国际化。B-TRUNC标准以LTE为技术基础,支持多种集群业务,填补了宽带集群标准的空白。B-TRUNC基于3GPP LTE R9版本进行开发,保持对R9版本的后向兼容性以及接口的开放性,同时增加了宽带集群的功能特性。增强的功能特性包括宽带集群的功能,比如语音组呼、可视组呼、语音单呼、可视单呼、实时短数据、短消息空闲组呼释放、动态重组、复活、强插/强拆、故障弱化等,业务安全性及优先级的增强、以及网络可靠性等方面的增强。B-TrunC宽带集群系统对性能的要求很高,相关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目前的窄带集群系统。
B-TrunC宽带集群系统的组网架构由终端、基站、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四部分组成,其中,eMME(enhanc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集群增强移动性管理实体)和TCF(Trunking Control Function,集群控制单元)是集群核心网中的两个网元。然而,B-TrunC标准中仅规定了eMME与TCF各自采用的协议,并未规定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通信。在集群通信的过程中,由于TCF需要与eMME进行多次通信,eMME与TCF各自采用的协议不同直接导致了集群系统中无法实现eMME与TCF之间的直接通信。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宽带集群系统中的通信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宽带集群系统无法实现eMME与TCF之间直接通信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带集群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及核心网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宽带集群系统无法实现eMME与TCF之间直接通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带集群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宽带集群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符合第一协议的消息;所述第一协议为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支持的协议;
转换所述消息的协议格式为第二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第二核心网设备支持的协议;
将转换后的所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集群增强移动性管理实体eMME,第二核心网设备为集群控制单元TCF,或者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TCF,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为eMME。
可选地,所述eMME中包括多个用户管理模块SC;
若所述第一核心网设备为TCF,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为eMME,则所述将转换后的所述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核心网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消息中的用户标识,以及各用户标识与SC的对应关系,确定出所述eMME中负责处理所述消息的S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6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通信用户常驻社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消息应答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