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3991.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梁雪娇;茅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75/04;C08L91/06;C08L25/08;C08K5/372;C08K5/3475;C08K5/134;B33Y7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陈瑞泷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乳酸材料 丙烯酸聚合物 聚氨酯弹性体 苯乙烯 增韧 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受阻酚类抗氧剂 断裂伸长率 辅助抗氧剂 重量百分比 高光泽度 丝绸光泽 影响产品 打印层 聚乳酸 扩散油 润滑剂 线材 制造 打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75~90%的聚乳酸,8~22%的聚氨酯弹性体,0.1~0.3%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0.2~0.4%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2~0.4%的含硫辅助抗氧剂,0.1~0.3%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2%的润滑剂和0.2~0.3%的扩散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聚氨酯弹性体和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的含量,并调整其他成分,从而得到的聚乳酸材料的韧性大大提高,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产品具有高光泽度,呈现丝绸光泽,使得线材在打印的过程中不致因打印层纹而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又称3D打印,是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聚乳酸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较早的应用于增材制造的制造工艺中,但由于其材料本身固有的脆性大、韧性差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材料在增材制造方面的应用。增材制造累加工艺制造的产品本身的层纹也导致产品的表观质量差,而产品表面的后处理工序增加了产品制造的难度。
由于聚乳酸本身环保性能和打印性能的优势,使得聚乳酸材料已经成为颇受欢迎的3D打印耗材。目前用于增材制造的聚乳酸产品主要为两类,一类为普通聚乳酸,产品脆性大,韧性差,用于普通打印,另一类为增韧聚乳酸,产品韧性较普通聚乳酸有一定提高,产品应用范围扩大。但由于目前增韧聚乳酸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聚乳酸与橡胶类产品共混挤出后得到,产品表面的光泽度大大降低,且混合物要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单螺杆挤出拉线两步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聚乳酸材料挤出产品表面光泽度低,韧性不够,且需要两步挤出制得。
为解决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从而得到的聚乳酸材料具有高光泽度,呈现丝绸光泽,韧性高,使得线材在打印的过程中不致因打印层纹而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除非特别指明,本文中的“增韧PLA线材”均指“增韧聚乳酸材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增韧聚乳酸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75~90%的聚乳酸,8~22%的聚氨酯弹性体,0.1~0.3%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0.2~0.4%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2~0.4%的含硫辅助抗氧剂,0.1~0.3%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2%的润滑剂和0.2~0.3%的扩散油。
优选地,所述增韧聚乳酸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80~88%的聚乳酸,9~17%的聚氨酯弹性体,0.1~0.3%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0.2~0.4%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2~0.4%的含硫辅助抗氧剂,0.1~0.3%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2%的润滑剂和0.2~0.3%的扩散油。在该配比范围下得到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均衡,打印各方面性能优。
优选地,所述增韧聚乳酸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80%的聚乳酸,17%的聚氨酯弹性体,0.3%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0.2%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2%的含硫辅助抗氧剂,0.3%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8%的润滑剂和0.2%的扩散油。在该配比范围下得到的增韧聚乳酸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均衡,打印各方面性能优。
优选地,所述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选自主官能团为环氧基,辅助的功能基团为胺基、硫醇、羧基、酚、醇中含3个以上的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为非交联型聚氨酯弹性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非交联型聚氨酯弹性体为聚醚型和/或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