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3884.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余凤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32;B04B5/00;B65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5285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废液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贯穿左箱体连接承载箱,所述右箱体的内腔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下方设有回收桶,所述承载板的顶端设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左侧沿水平方向设有四组电动伸缩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破碎锥,所述承载箱的顶端和前后两端均开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均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均匀设有漏液孔,所述盖板的边缘处均匀设有卡扣,所述承载箱顶端和前后两端均设有和卡扣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承载箱的内腔均匀设有分隔板,所述承载箱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左箱体的底端两侧设有支腿。所述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具有集中处理,工作效率高和环保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废液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传统的医用废液处理方法是病人将使用过的医用废液袋拿剪刀剪破,将废液倒入下水道,然后在将废液袋扔进垃圾桶。这种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病人在处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拿着废液袋倒出其中的废液会造成污染,而且病人或病人家属也不愿意直接接触废液,且都是单独处理,没有统一集中处理,导致随意丢弃或造成多处污染,且传统的人工处理速度慢,工作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处理速度慢,处理不集中,工作效率低和不够环保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所述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具有集中处理,工作效率高和环保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所述左箱体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右箱体的前端面铰接有箱门,所述左箱体的左侧设有伺服电机和投药装置,所述投药装置位于伺服电机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贯穿左箱体连接承载箱,所述右箱体的内腔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下方设有回收桶,所述承载板的顶端设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左侧沿水平方向设有四组电动伸缩杆,四组所述电动伸缩杆呈矩形阵列状排列,且电动伸缩杆靠近立板的一端插接在轴承的内腔,所述轴承位于立板的内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破碎锥,所述承载箱的顶端前后两端均开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均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均匀设有漏液孔,所述盖板的边缘处均匀设有卡扣,所述承载箱顶端和前后两端均设有和卡扣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承载箱的内腔均匀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承载箱的右侧均贯穿设有和电动伸缩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分隔板的底端均设有滑块,所述承载箱的内腔底端沿水平方向设有和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承载箱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左箱体的底端两侧设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左箱体的内壁上均匀设有紫外线杀菌灯。
优选的,所述投药装置包括药液箱,所述药液箱的底端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穿入左箱体的内腔,所述输液管上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均匀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刀片,所述刀片为三组,且刀片的后半段为锯齿形。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均匀设有三棱刺。
一种医用废液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人员将多个医疗废液袋分别装入承载箱上的开口,在开口内可以根据医疗废液袋的大小不同通过滑块和滑槽将多块分隔板滑动调节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医疗废液袋的存放空间,将开口里放置好医疗废液袋后,盖上盖板通过卡扣和卡槽将盖板与承载箱固定,防止医疗废液袋掉落出来;
S2: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推动连接杆依次贯穿通孔一直抵到承载箱的另一端,在连接杆前进的过程中,连接杆左端的破碎锥依次扎破开口内的医疗废液袋,连接杆上的刀片将扎破的洞口再度扩大加快废液的流速,在连接杆推进的同时分隔板由于医疗废液袋之间的挤压会被带动,相邻的分隔板靠拢挤压医疗废液袋,分隔板上的三棱刺使医疗废液袋被扎满更多开孔,随后电动伸缩杆带动连接杆退出承载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