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3769.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6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巩方波;曹淑英;王秉钧;焦之明;张晓花;刘序军;傅孟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孙村片区飞跃大道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负载 补偿 动态 调节 通信 电源 监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检测通信电源系统电流的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电流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根据采集的电流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负载补偿并选用相应的补偿模式,实现对通信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源模块进行实时电流补偿控制,实时补偿负载变化带来的电流变化;
根据负载需要的电流变化和电池充电电流的变化,对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进行设置,将负载电流实时补偿到开关电源模块输出中,使输出电流随着需求变化而实时变化,动态控制电流输出;
读取系统初始配置开关电源模块电流输出限值和负载补偿配置;
判断是否进行负载补偿,若是,根据采集电流的对象进行负载补偿模式的读取;
模式一:采集电池电流和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模式二:只采集电池电流,模式三:只采集负载电流;
若为模式一,则负载电流CurLoad为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减去蓄电池电流值;
若为模式二,则负载电流CurLoad为单个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和的值减去蓄电池电流值;
若为模式三,则负载电流CurLoad为负载电流;
根据负载补偿模式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为开关电源模块电流输出限值加上该模式下的负载电流CurLoad并进行设置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
通过补偿模式得到负载电流CurLoad,监控中心通过负载需求和电池需求计算开关电源模块总的电流输出值,然后对开关电源模块总的电流输出值进行n个开关电源模块平分,最后通过通信的方式将每个开关电源模块电流设置到电源开关电源模块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流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有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及蓄电池端,用于采集开关电源总的输出电流及蓄电池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流传感器安装在所有负载的输入端,用于直接采集负载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流传感器至安装在及蓄电池端,用于采集蓄电池电流。
5.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读取系统初始配置开关电源模块电流输出限值和负载补偿配置;
判断是否进行负载补偿,若是,根据采集电流的对象进行负载补偿模式的读取;
模式一:采集电池电流和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模式二:只采集电池电流,模式三:只采集负载电流;
若为模式一,则负载电流CurLoad为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减去蓄电池电流值;
若为模式二,则负载电流CurLoad为单个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和的值减去蓄电池电流值;
若为模式三,则负载电流CurLoad为负载电流;
根据负载补偿模式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为开关电源模块电流输出限值加上该模式下的负载电流CurLoad并进行设置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
通过补偿模式得到负载电流CurLoad,监控中心通过负载需求和电池需求计算开关电源模块总的电流输出值,然后对开关电源模块总的电流输出值进行n个开关电源模块平分,最后通过通信的方式将每个开关电源模块电流设置到电源开关电源模块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方法,其特征是,系统初始配置保存在系统配置文件中,另外,系统人机交互部分也可以对这个限流值进行修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配置负载补偿动态调节的通信电源监控方法,其特征是,负载补偿配置具体包括:保存在系统配置文件中,包括是否启用负载补偿功能,负载补偿采用的补偿模式,另外,系统人机交互可以对是否负载补偿,负载补偿采用哪种模式进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7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