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票信息录入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3038.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5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王金成;彭正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安聚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4 | 分类号: | G06Q30/04;G06F21/32;G06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06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票信息 录入 发票 二维码 二维码识读设备 加密 二维码技术 个人信息 录入设备 生物身份 输入密钥 双重保密 信息验证 自动完成 开票 服务器 扫描 应用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票信息录入的方法,包括:通过服务器生成包含发票信息的加密二维码;发票录入人员完成生物身份信息验证,启动二维码识读设备;所述二维码识读设备扫描包含发票信息的加密二维码,输入密钥,获取到发票信息,在发票录入设备上自动完成发票信息的填写、完成发票录入工作。本发明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发票录入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发票信息录入的效率;通过开票人员和录入人员双重保密措施,确保二维码高效录入发票信息的同时,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以及不被不法人员利用以达到谎报发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票开具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发票信息录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发票是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与发票的关系愈加密切,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全国各地开具的发票均统一为由税务部门监制的增值税发票,增值税发票的付款单位信息填写难度大,耗时长,给开票时间集中,使得开具发票量较大的开票单位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传统开发票的过程是,发票索取者口述(或提供纸质)欲开发票内容,发票提供者在专门的开票机上通过键盘手工录入发票内容,填写完成后,打印生成发票。由于其录入是通过键盘输入的方式进行的,存在诸多缺点:比如排队等候时间长、手工录入易出错、废票率高、客户体验性差、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信息易泄露等。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将发票信息存储到服务器端,下次开票通过检索生成开票信息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需要开发票的人员先连接互联网,填入开票信息,将开票信息保存在服务器,同时生成一个客户ID号,开票时,客户将该ID号提供给开票人员,开票人员输入该ID号就可通过服务器获取开票信息,然后将开票信息填写到开票软件中。此方法需要联网,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并且需要提前将开票信息保存在服务器端。
二维码又称Quick Response Cod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条形码(Bar Code)能储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码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将二维码应用到发票录入工作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发票录入的弊端,带来高效的发票录入方式。但在高效的同时带来了信息泄露的危机,以及被不法人员利用以谎报发票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在生成包含发票信息的二维码时对所生成的二维码进行加密,密码由开票人进行保管,避免信息泄露的危机;其次在二维码识读装置上设有发票录入人员生物身份验证的构件,只有完成发票录入人员的生物身份验证才能启动所述二维码识读装置,完成对二维码的扫描识别。通过开票人员和录入人员双重保密措施,确保二维码高效录入发票信息的同时,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以及不被不法人员利用以达到谎报发票的目的。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票信息录入的方法,包括:
通过服务器生成包含发票信息的加密二维码;
发票录入人员完成生物身份信息验证,启动二维码识读设备;
所述二维码识读设备扫描包含发票信息的加密二维码,输入密钥,获取到发票信息,在发票录入设备上自动完成发票信息的填写、完成发票录入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的发票信息录入的方法,还包括:在生成包含发票信息的二维码前,通过通讯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器,依据指令完成发票信息的编辑。
优选的是,所述发票录入设备上设有对应解密密钥。
优选的是,所述的发票信息录入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二维码识读设备连接到所述发票录入设备上,所述发票录入设备中内置的应用程序将其设备ID与所述二维码识读设备的设备ID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授权所述发票信息录入设备可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安聚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固安聚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