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123.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翰诺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12 | 分类号: | G06F21/12;G06F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计算机软件 指纹图案 智能保护 客户端计算机 客户端软件 保护软件 指纹加密 装置加密 服务端 发送 智能 检测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实现了客户端计算机软件通过发送经智能指纹加密装置加密后的指纹图案数据与服务端计算机的指纹图案数据相一致来检测是否是计算机本人在实用,使得所保护软件只能在计算机本人使用的情况下运行,不是本人则不能使用该计算机内的软件,提高了客户端软件的安全性。
本发明属于软件开发和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保护计算机软件方法。
在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包含数据信息和涉及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的软件在计算机中运行,而计算机中运行的软件容易被人为的非 法篡改或者非法复制,给软件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 保护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现有的保护方法大多是运用相关的杀毒软件 对其进行扫描检测,根据已知病毒的特征识别并清除病毒,但上述保护方法 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系统环境的多样化而难以全面实施。软件保护的一般问题是防止软件被篡改,除了病毒的篡改之外,还有诸如修改程序代码等人为的篡改,都是违背版权人意愿而需加以阻止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方法,是为了阻止计算机 软件被篡改,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A智能指纹装置连接于计算机服务端,B智能指纹装置连接于计 算机客户端;
步骤2:客户端计算机启动其安装的内部软件,所述软件发送经B智能指 纹装置加密后的指纹图案数据给所述的计算机服务器端;
步骤3:所述计算机服务器端的A智能指纹装置接收B指纹图案数据, 并对所获取的B指纹图案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计算机客户端的B指纹图 案数据。
步骤4:计算机服务端的A智能指纹装置分析解密后的B指纹图案数据, 如果解密后的B指纹图案数据和A指纹图案数据是相同的对称指纹图案数 据,则计算机服务端的A智能指纹装置发送信号给B智能指纹装置,则所述 的客户端计算机结合B智能指纹装置运行内部软件,如果解密后的B指纹图 案数据和A指纹图案数据不是相同的对称指纹图案数据,则计算机服务端的 A智能指纹装置发送信号给B智能指纹装置,所述的客户端计算机软件自动 退出运行。
所述的A智能指纹装置内设置了A指纹图案数据序列,并且对B指纹图 案数据可以进行加密和解密,所述的B智能指纹装置内设置了B指纹图案数 据序列,并且对A指纹信息可以进行加密和解密。
所述的客户端计算机启动其安装的内部软件,软件发送的是B智能指纹 装置解密后的指纹图案数据。
所述的A指纹图案数据序列和B指纹图案数据序列是相同的对称指纹图 案数据序列。
本发明所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保护方法,实现了客户端计算机软件 通过发送经智能指纹加密装置加密后的指纹图案数据与服务端计算机的指 纹图案数据相一致来检测是否是计算机本人在实用,使得所保护软件只能在 计算机本人使用的情况下运行,不是本人则不能使用该计算机内的软件,提 高了客户端软件的安全性。
图1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先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应用。
实施例一
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保护方法,其中,软件运行于客户端计算机,客户端 计算机和服务端计算机均连接有智能指纹装置,通过智能指纹装置传递指纹 图案数据,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01:A智能指纹装置连接于计算机服务端,B智能指纹装置连接于 计算机客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翰诺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翰诺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