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9896.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民;陈刚;李少凡;张溪宁;刘畅;赵淳;陈诚;任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色海洋(天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0 | 分类号: | F16L57/00;F16L57/06;B32B17/02;B32B17/06;B32B27/04;B32B27/40;B32B27/38;B32B33/00;B32B27/06;B32B7/10;B3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20 | 代理人: | 马斌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 穿越 管道 包覆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包括浸渍有水固化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基层,玻璃纤维布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由水固化树脂制成的上覆盖层,玻璃纤维布基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由水固化树脂制成的下覆盖层。该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该包覆带对管道的防腐层提供有效的机械性损伤保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方便、有效的制备上述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对管道的防腐层提供有效的机械性损伤保护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定向钻穿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定向钻穿越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对环境扰动小的特点,适用于铁路、公路、河流等区域埋地管道的铺设,是一种高效的非开挖埋地管道铺设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和市政管道的建设。穿越管道外防腐以3PE、FBE及热收缩带补口为主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和耐冲击性能,但其耐磨损、耐划伤性能较差,常由于穿越段土质坚硬、石块异物、穿越孔洞不圆滑、控向精度较低等原因使管道出现外防腐层划伤、划透、补口刮翻等严重问题,损伤处的管体失去了防腐层保护,极易出现腐蚀甚至是穿孔。由于穿越管道位置的特殊性,后期防腐层修复难度极大,因此,对穿越管道外防腐层的增强防护显得尤为必要。
现有的技术和方案主要有:
1、手糊环氧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又称环氧玻璃钢,该技术耐冲击、耐划伤效果优异,但环氧玻璃钢材料是在现场手糊制作,质量难以控制;而且固化周期较长,实际应用过程中将影响穿越施工进度。
2、双层耐磨熔结环氧涂层:双层耐磨熔结环氧涂层底层为常规的FBE涂层,用作防蚀保护,外层为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并添加无机填料组成的双组分环氧涂料,用以提供机械保护,多层结构使得涂层耐水性和抗冲击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双层熔结环氧涂层的保护效果有限,双层耐磨熔结环氧涂层只能在工厂预制,现场不方便施工,会增加运输成本且在运输途中会对管道防腐层造成磕碰、损坏。
3、光固化保护套:光固化保护套使用光固化树脂预浸渍玻璃纤维短毡,制成玻璃纤维预浸料。使用时,避光条件下缠绕在管道防腐层外部,通过自然光或者紫外光促使树脂固化,形成具有较强看划伤性能的复合材料防护层。但该技术存在材料造价高、与管道3PE防腐层无法实现有效粘结、纤维不连续、材料需避光保存、避光施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该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该包覆带对管道的防腐层提供有效的机械性损伤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渍有水固化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基层,所述玻璃纤维布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由水固化树脂制成的上覆盖层,所述玻璃纤维布基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由水固化树脂制成的下覆盖层。
上述的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基层的厚度为0.3mm~3.0mm,所述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的厚度均为0.2mm~0.5mm。
上述的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固化树脂为单组份水固化聚氨酯预聚体或水固化环氧树脂预聚体。
为了方便、有效的制备上述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制备如上述的定向钻穿越管道包覆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选取水固化树脂,所述水固化树脂在温度为21℃~25℃且有水或湿气存在的条件下的固化时间为30min~720min;
步骤b、选取玻璃纤维布,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克重为200g/㎡~1200g/㎡,幅宽为10mm~500mm,卷长为30m~20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色海洋(天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蓝色海洋(天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9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