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及IO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9304.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博洋;吴信宜;韩烨;师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设备 转换信号 检测电路 开关信号 接入端 输出端 输入端 检测 电源信号 检测信号 开关状态 信号转换模块 信号接入端 第一开关 电源模块 检测模块 输出 电连接 兼容性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及IO控制器,检测电路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其第一转换信号输入端作为第一开关信号接入端,第二转换信号输入端作为第二开关信号接入端;电源模块,其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与第一转换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出端与第三开关信号接入端电连接;检测模块,在第一与第二开关信号接入端接入第一类型开关设备时,根据第一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第一类型开关设备的开关状态;或者在第二与第三开关信号接入端接入第二类型开关设备时,根据第一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第二类型开关设备的开关状态。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增强了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的兼容性和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及IO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4.0的进步发展,对于现场设备实时状态的把控尤为重要,大多数现场情况多采用数字开关量的信号形式反馈设备的信息状态,例如设备上电状态、部分功能的开启状态,光电开关的感应状态,都可以通过数字开关量进行采集。
目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底层数字信号有干接点信号、湿接点信号以及晶体管型开关信号,对应的开关设备即为干接点、湿接点以及晶体管型开关设备,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检测设备只适用于一种或两种开关信号的接线方式,无法同时兼容多种开关设备的接线方式,对于设备中几个点的检测需要几种不同型号的检测设备,使得检测设备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差,加大了现场作业实施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及IO控制器,使用一种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即实现了对第一类型开关设备以及第二类型开关设备开关状态的检测,增强了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大大降低了开关设备的开关状态检测的难度和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设备的检测电路,包括:
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转换信号输入端、第二转换信号输入端、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入端作为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一开关信号接入端,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入端作为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开关信号接入端;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和第二电源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开关信号接入端电连接;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接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信号接入端接入第一类型开关设备时,根据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一类型开关设备的开关状态;或者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信号接入端与所述第三开关信号接入端接入第二类型开关设备时,根据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二类型开关设备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型开关设备为湿接点或晶体管型开关设备;
当所述第一类型开关设备为晶体管型开关设备时,所述晶体管型开关设备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晶体管型开关设备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接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信号接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类型开关设备为干接点。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的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出端作为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开关信号接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9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