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及其复合电涌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7914.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叶镜;何锡华;张丽;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6 | 分类号: | H02H9/06;H02H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蓝文贞 |
地址: | 511475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间隙 三极 压敏电阻 正电极 复合型电涌保护器 低压配电系统 电涌保护器 触发电路 电涌保护 放电管 负电极 触发 复合 触发电极 雷电防护 配电系统 组件并联 末尾 新能源 串联 发电 | ||
1.一种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包括压敏电阻C、至少两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与至少两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相对应的至少两个触发电路B;每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具有正电极L、负电极N和触发电极D;其特征在于:每个触发电路B包括压敏电阻Z、放电管G;所有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通过正电极L和负电极N串联形成三极放电间隙本体组件,且首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的正电极L连接低压配电系统的L线,末尾的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的负电极N连接低压配电系统的N线或PE线,每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的触发电极D经由相应的放电管G、压敏电阻Z连接至自身的正电极L上,压敏电阻C与三极放电间隙本体组件并联。
2.一种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包括至少两个压敏电阻C、至少两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与至少两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相对应的至少两个触发电路B;每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具有正电极L、负电极N和触发电极D;其特征在于:每个触发电路B包括压敏电阻Z、放电管G;所有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通过正电极L和负电极N串联形成三极放电间隙本体组件,且首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的正电极L连接低压配电系统的L线,末尾的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的负电极N连接低压配电系统的N线或PE线,每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的触发电极D经由相应的放电管G、压敏电阻Z连接至自身的正电极L上;所有压敏电阻C串联,串联后的压敏电阻C与三极放电间隙本体组件并联,且每个压敏电阻C并联在一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有触发电路、三极放电间隙本体在安装机械结构上相互独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压敏电阻C既可以集成在外壳内一体化安装,又可以在线路上单独安装,实现自动能量匹配。取消压敏电阻C后,所述的复合型电涌保护器用作浪涌第一级防护。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包括2-5个所述三极放电间隙本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电涌保护器还包括外壳、电路板及多个导电片,所述至少两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彼此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多个导电片串联多个三极放电间隙本体A。
7.一种复合电涌保护方法,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低压配电系统正常供电时,所述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呈高阻状态,接L线,N线或PE线的两端电压为所述复合型电涌保护器的线路额定电压;当施加到接L线,N线或PE线的两端雷电脉冲电压上升达到压敏电阻C的启动电压时,压敏电阻C导通,随着雷电脉冲电流增大,压敏电阻C上压降上升,直到达到触发电路的触发电压值,三极放电间隙本体导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电涌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触发电极D的放电管G启动电压在500v到2000v之间,压敏电阻C的U1MA电压在300V到2000v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立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9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