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站用防水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5895.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国;刘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本电气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丽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防水 外壳 | ||
本发明公开数据站用防水外壳,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相匹配的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密封沟槽,在密封沟槽内设有密封条,且密封沟槽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本发明数据站用防水外壳结构简单,采用设置于密封沟槽内的密封条进行密封,大大提高了防水性能,保护壳体内部的内部电路不受潮,大大延长了数据站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数据站用防水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线远传燃气表进入了千家万户,无线远传燃气表是通过数据站把抄收到的表端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而现有的数据站外壳的防水性能较差,无法进行良好的防水,造成内部电路损坏,缩短数据站的使用寿命,增大了维修更换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站用防水外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数据站用防水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相匹配的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密封沟槽,在密封沟槽内设有密封条,且密封沟槽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
本发明数据站用防水外壳结构简单,采用设置于密封沟槽内的密封条进行密封,大大提高了防水性能,保护壳体内部的内部电路不受潮,大大延长了数据站的使用寿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采用固定件(如:螺丝、螺母或卡扣)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或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密封沟槽的截面为U形、V形或倒“凸”字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水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密封条的连接面上设有多个有序分布的凸起和/或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防水性能。
作为优选的方案,密封条的最低端高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最高端2~10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防水性能良好。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表面设有太阳能充电板,该太阳能充电板与数据站用防水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太阳能充电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采用绿色能源,更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密封沟槽内分别安装有磁石,且安装于第一壳体内的磁石与安装于第二壳体内的磁石极性相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紧密度,更有效的改善数据站用防水外壳的防水性能。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磁石面向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的一面包裹有发射层,磁石的其余面包裹有屏蔽层,发射层用于将磁石发出的磁场发出,屏蔽层用于将磁石发出的磁场屏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证壳体内部的内部电路不会受到磁石发出的磁场的干扰,提高内部电路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磁石为永磁铁或电磁组件,且电磁组件与太阳能充电板和/或内部电路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永磁铁的设置更便捷,而电磁组件的设置更便于对电磁场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有序分布的隔板,多个隔板将数据站用防水外壳的内部形成曲折的气流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曲折的气流道可以有效降低气流的运行速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隔板的表面分布有吸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本电气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东本电气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