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镂空孔的汽车扰流板吹塑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5086.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6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奎;周晓华;林科;封晓平;李林;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04 | 分类号: | B29C49/0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王威钦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镂空 汽车 扰流板吹塑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镂空孔的汽车扰流板吹塑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原料烘干、上料、原料加热、螺杆挤出、开模、装嵌件、合模、一次吹气、一次排气、二次吹气、二次排气、开模。本发明针对有镂空孔的扰流板的吹塑加工,温度、压力均作了调整,并且采取吹气、排气、吹气、再排气的工艺来达到产品成型的条件,这样能够让扰流板的中间造型结构充分填充到材料,保证特殊结构厚度,避免了这种带有镂空孔的扰流板采用正常工艺流程会出现材料不能充分填充或缺料壁薄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镂空孔的汽车扰流板吹塑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扰流板的吹塑工艺一般正常生产的产品温度都是210℃左右,压缩空气一般采用6kg的压力,即0.6Mpa,模具合模后都是吹气,然后终止放气、成型结束。但这种方式针对普通结构的汽车扰流板可行,但如果对于特殊设计造型、运动感强烈的带镂空孔的扰流板,仍采用这种吹塑工艺则会出现材料不能充分填充或缺料壁薄等缺陷。申请公布号为CN104827647A的专利:一种汽车扰流板的成形工艺,包括以下工序:原料制备、一次加热、原料恒温冷却、二次加热、吹塑成型、热切边。制造的汽车扰流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大幅度提高了产品抗阻性,但仍为一次吹排气,不能适用于特殊结构扰流板的制造加工。申请公布号为CN106741227A的专利,其高压吹塑急速成型工艺为:1)在吹塑机中加料,并原料烘干4小时,让吹塑机中先螺杆低速运转0.5小时,随后用螺杆剪切熔料;2)将模具开模,模头开始挤料,挤出机的转速控制在14±5转/分,模具温度为35±10℃,随后合模;3)随后将不锈钢吹针进入模具,吹塑机开始吹气,吹塑时间90±10秒,吹气压力控制在27±5bar;4)随后向模具中通入-30℃的氮气,利用30公斤高压气的动力快速进入模具中使产品快速冷却并成型;5)吹塑机排气,随后开模取出产品。其也为一次吹排气,不能适用于特殊结构扰流板的制造加工,采用这种工艺加工特殊结构的扰流板如带镂空孔的扰流板会出现材料不能充分填充或缺料壁薄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带镂空孔的汽车扰流板吹塑工艺,本发明针对有镂空孔的扰流板的吹塑加工,温度、压力均作了调整,能够让扰流板的中间造型结构充分填充到材料,保证特殊结构厚度,避免了这种带有镂空孔的扰流板采用正常工艺流程会出现材料不能充分填充或缺料壁薄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带镂空孔的汽车扰流板吹塑工艺,包括开模后装嵌件的工序,还包括如下依次工艺步骤:原料烘干、上料、原料加热、螺杆挤出、合模、一次吹气、一次排气、二次吹气、二次排气、开模。采取吹气、排气、吹气、再排气的工艺来达到产品成型的条件,这样能够让扰流板的中部造型结构充分填充到材料,保证特殊结构厚度,避免了这种带有镂空孔的扰流板采用正常工艺流程会出现材料不能充分填充或缺料壁薄等缺陷。通过模具上凸起的设置形成汽车扰流板上镂空孔,而为了保证镂空孔周边的扰流板的厚度(即为了更好地形成扰流板的镂空孔)采用两次吹排气的工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料烘干工序中,将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加入脱水机中烘干,烘干温度设为85℃~100℃;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的牌号为韩国锦湖HR18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上料工序中,通过上料机将烘干后的原材料运送到吹塑机的料斗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吹塑机模腔内各处温度为190±20℃,螺杆转速600±100r/min、总吹塑时间4min±20s、吹气所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为1.2±0.3MPa。采用加热圈对进入吹塑机前的塑料粒子原料加热。挤出机是口模间隙可自动调整的挤出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吹塑机模腔内各处温度为190℃,螺杆转速600r/min、总吹塑时间4min、吹气所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为1.2MPa。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合模后对料胚吹气成型,一次吹气的时间为70~120s,一次排气的时间为15~45s,二次吹气的时间为60~100s,二次排气的时间为15~4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