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5082.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1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乾明;李冠达;姚利盼;董婷;刘治呈;格桑央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2K3/075 | 分类号: | F02K3/07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6105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积 调节 驱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包括滑筒(10)、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滑筒(10)位于外涵出口,滑筒(10)轴向移动改变外涵出口的面积,上四连杆机构连接作动筒,下四连杆机构连接滑筒(10),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之间通过共轴连接;本发明控制外涵道滑筒轴向平稳精确的移动,通过对称曲柄连杆机构的应用,限制了滑筒的自由度,运动方向唯一,位移精度良好,系统稳定,反应快速,且不存在卡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燃气涡轮类发动机中调节机构设计领域,重点在于驱动机构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循环发动机为了实现变循环,首先需要改变涵道比,需要一个轴向移动的滑筒来控制外涵通道面积的大小。
目前关于滑筒的调节方式,有常规的单曲柄加单连杆的普通方案。这种常规方案,连杆存在一个周向分力会导致分滑筒转动自由度不唯一,且轴向位移不可控;常规方案会增加一个导轨来避免周向移动,但对于发动机这种热膨胀性较大的机构来说,容易卡滞,安全系数较低;所以必须采用其他的驱动方式和结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在常规驱动方式不再适用的情况下,本专利的目的是通过两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驱动滑筒(图1),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的对称设计,使其周向方向力的分量为零,且自由度唯一,调节精确、稳定、安全;使调节机构有效安全的运行。
技术方案
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包括滑筒10、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滑筒10位于外涵出口,滑筒10轴向移动改变外涵出口的面积,上四连杆机构连接作动筒,下四连杆机构连接滑筒10,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之间通过共轴连接。
所述的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所述上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上连杆1、第二上连杆2、第三上连杆3和第四上连杆4,下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下连杆5、第二下连杆6、第三下连杆7和第四下连杆8,第四上连杆4和第一下连杆5共轴,第三上连杆3和第二下连杆6共轴。
所述的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第一上连杆1、第二上连杆2、第三上连杆3和第四上连杆4长度相等;第一下连杆5、第二下连杆6、第三下连杆7和第四下连杆8长度相等;上连杆与下连杆长度的比值等于作动筒输出位移与滑筒10移动位移的比值。
所述的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还包括安装座9和连接座12,安装座9固定在机匣上,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之间的共轴固定在安装座9内;连接座12固定在滑筒10上,下四连杆机构通过连接座12与滑筒10连接。
所述的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安装座9通过两组衬套限制上四连杆机构和下四连杆机构不能在径向方向运动。
所述的一种外涵面积调节的驱动结构,一个滑筒10搭配三组上四连杆机构和三组下四连杆机构,确保滑筒10仅能轴向移动。
有益效果
本专利通过对外涵道分滑筒驱动机构进行特殊设计,控制外涵道分滑筒轴向平稳精确的移动,通过对称曲柄连杆机构的应用,限制了滑筒的自由度,运动方向唯一,位移精度良好,系统稳定,快速,且不存在卡滞;试验表明,在作动筒输出位移情况下外涵道滑筒的的运动快速、平稳、精确。该设计为变循环发动机变涵道比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对称四边形机构驱动方式;
图2驱动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3滑筒常规驱动结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0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