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科夹板紧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4947.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0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安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地址: | 716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夹板 紧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夹板紧固装置,它包含一个由金属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两根定位条(1),每根定位条(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可与定位条(1)套接并间隙滑动配合的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在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的定位条(1)被弯成一个可套在患者骨折部位两端的圆弧形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借助夹板始终对患者骨折的纵向部位始终保持均匀的径向加压力度,同时又能对断骨形成一个轴向的固定,尽量缩短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便于尽快吸收端面之间的间隙并愈合,且轴向的加压力度能够松紧可调,便于患者的肌肉活动,肢体性锻炼,防止出现关节僵硬或者肌肉萎缩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骨科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骨科夹板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中医骨科独创的外固定式接骨方式,其存在着取材容易,使用方便,简单易学,不开刀患者痛苦少,但是近些年来夹板固定在我国的发展停止不前,其主要的原因是夹板的固定方式较为简单,只是简单的通过扎带进行固定,众所周知,在骨折的1-4天内骨折及相邻的部位会产生严重的肿胀,而在1-5天之内去医院进行接骨固定,此时即使捆扎的较紧,在4-15天后开始消肿,而消肿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此时捆扎部分就会逐渐变松,而一旦变松就会失去应有的固定作用,从而造成断面愈合困难甚至错开愈合的情况,因此需要患者每隔3-10天就要去医院重新紧固一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一些骨科医生提出采用弹性较佳的橡胶带进行固定,此种办法虽然能够有效的克服因后期消肿所造成的松动问题,但是通过橡胶带一直保持较强的捆扎紧固力度,并不利于断面的结合,第一过紧会直接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剧患者的痛楚和肿胀程度;第二夹板过多的对肌肉组织纵向加压会使部分的肌肉组织挤到断面的边沿处,不利于外骨痂的形成;第三过度的径向加压会使两个断面之间的间隙较大,不利于整体的愈合,严重的会在端面处直接生成骨痂影响整体的愈合效果;
因此最佳的固定方式为能够借助夹板始终对患者骨折的纵向部位始终保持均匀的加压力度,同时又能对断骨形成一个轴向的加压,尽量缩短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便于尽快吸收端面之间的间隙并愈合,且纵向的加压力度能够松紧可调,便于患者的肌肉活动,肢体性锻炼,防止出现关节僵硬或者肌肉萎缩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夹板紧固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一个由金属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两根定位条1,每根定位条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可与定位条1套接并间隙滑动配合的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在第一定位座2和第二定位座3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的定位条1被弯成一个可套在患者骨折部位两端的圆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定位座2的外侧面处安装有第一驱动座4,该第一驱动座4整体为一个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座4上垂直固定有一根螺杆5;
所述第二定位座3的外侧面处安装有第二驱动座6,该第二驱动座6整体为一个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驱动座6的中部贯通开设有一个供螺杆5间隙穿过的定位孔;
所述螺杆5上套设有弹簧7,该弹簧7的一端顶在第一驱动座4上,所述弹簧7的另一端顶在第二驱动座6上,所述的螺杆5上设置有与其旋接连接的调节螺母8,在弹簧7的作用下调节螺母8紧贴在第二驱动座6的外侧面处;
相邻的两根定位条1之间通过数根第二丝杆9连接固定。
所述定位条1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设置有一层用于防滑的胶皮11,该胶皮11与患者断骨处相对一侧的边沿处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定位凸台12。
所述定位条1的端部轴向开设有可供第二丝杆9间隙通过的定位滑槽13,所述的第二丝杆9上设置有可夹持固定在定位条1两端的锁定螺母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未经延安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49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