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3D打印构建三维胶质瘤组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3257.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峰;程卓;高桂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枫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B33Y1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薛纪表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打印 构建 三维 胶质 组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3D打印构建三维胶质瘤组织的方法,步骤为:1)制备海绵支架材料,并检测其力学特性,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将海绵加入到多孔板内,通过24h的冻干过程,再进行紫外灭菌2h以得到用于构建胶质瘤的三维组织支架;2)将人胶质瘤细胞用培养基混匀后3D打印到海绵支架材料上,然后在含有10%FBS培养液中培养7天,制备成三维胶质瘤组织工程化单元;3)检测三维胶质瘤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糖胺聚糖分泌量;4)采用生物等效性组化方法检测2D及3D第7天时的生长状态。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有效促进胶质瘤组织功能的形成,为脑组织工程的科学研究以及脑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生物打印技术的临床化提供有效的方法及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构建三维胶质瘤组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研发需要经过体外及体内实验,胶质瘤细胞在传统的2D培养中在药物筛选及组织工程已经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2D培养体系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细胞形态及功能上的缺失,许多指标无法客观评价,至今依然是需要攻克的难题。3D培养系统能更好的模拟细胞在人体的生长环境,具有比2D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D培养体系需要借助不同的生物材料来实现,胶原、纳米材料等生物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细胞生长需要一定的机械强度,海绵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机械性能。组织工程得到的微型胶质瘤组织具有比2D更好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优势,细胞与细胞间能形成紧密联系和彼此融合,形成具有一定肿瘤特性的胶质瘤组织。其更加完善的功能可用于体外药物筛选和评价以及3D打印方向的应用。
综上所述,脑癌组织工程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构建胶质瘤组织的方法,在能够有效达到培养胶质瘤组织目的的同时,还能成功取代市场上常用的基于免疫缺陷老鼠的PDX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可靠、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能够有效促进胶质瘤组织功能的形成的一种基于生物3D打印构建三维胶质瘤组织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生物3D打印构建三维胶质瘤组织的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海绵支架材料,并检测其力学特性,然后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将海绵加入到多孔板内,通过24h的冻干过程,再进行紫外灭菌2h以得到用于构建胶质瘤的三维组织支架;
(2)将人胶质瘤细胞用培养基混匀后3D打印到步骤(1)中制备的海绵支架材料上,然后在含有10%FBS培养液中培养7天,即制备成三维胶质瘤组织工程化单元,保存备用;
(3)检测步骤(2)中制备的三维胶质瘤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糖胺聚糖GAG分泌量;
(4)采用生物等效性组化方法检测2D及3D第7天时的生长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海绵支架材料的制备具体方法为:首先称取20g鸡、鸭、牛、羊、猪、马等动物皮肤组织,尽量将组织剪成小块,以2%至8%的碳酸钠溶液超声脱脂,控制温度在30℃以下,用纯水洗涤去除残留的碳酸钠;将脱脂后的皮肤用破壁机打碎后再浸泡于500mL 1M醋酸中,加入1-5g胃蛋白酶消化2-3天,过滤,向粗提液中加入10%氯化钠盐析,充分搅拌后将得到白色胶原沉淀,将白色胶原沉淀复溶于0.5M醋酸溶液中,使用3500KDa的透析袋以纯水为外液透析2-3天,得到胶原液,将胶原液置于玻璃器皿中预冻过夜,然后冻干48h后即可得到海绵支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胶质瘤的三维支架构建的具体方法为:称取2g海绵复溶于360mLpH=3的稀盐酸中以得到均匀分散液,加入40mL 0.5%的纳米纤维素与分散液充分混匀后再利用3D打印技术精确打入孔板内,每孔容量100至600μL,预冻后冻干24h即可得到2-4mm左右厚度的海绵支架材料,紫外灭菌2h后即可得到构建胶质瘤的三维组织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枫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枫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3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