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特征模理论的方向图可重构2端口MIMO天线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8441.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史琰;李可;张向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3/34 | 分类号: | H01Q3/34;H01Q21/00;H01Q1/50;H01Q1/4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特征 理论 方向 图可重构 端口 mimo 天线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特征模理论的方向图可重构2端口MIMO天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特征模理论计算一块矩形金属覆铜板的特征模曲线,使其金属覆铜板的形状和尺寸在工作频带内具有n个特征值为0的谐振模式;其中,n≥3;
步骤2,提取上述谐振模式的特征电流,生成特征电流矢量分布图,其中特征电流矢量分布图中电流最小点处即为各自模式所对应的馈电点位置,由馈电点位置得到辐射地板的结构和所需的两组谐振模式;
步骤3,在步骤2中两组谐振模式所对应的馈电点位置处引入所对应的两组容性耦合单元;两组容性耦合单元分别是:第一容性耦合单元(1)、第二容性耦合单元(2)、第三容性耦合单元(3)和第四容性耦合单元(4);
步骤4,设计两个可重构的馈电网络,分别给步骤3中每组容性耦合单元和辐射地板之间进行馈电以产生激励电压激励所对应的每组谐振模式;具体包括:
4a)针对第一组谐振模式所对应的馈电网络,由于第一模式和第八模式具有相同的2个馈电位置,所以首先设计一个一分2的功率分配网络,其中此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6),并设其为端口1,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7)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8),将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7)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8)分别与步骤3中的第一容性耦合单元(1)和第二容性耦合单元(2)相连,进而对容性耦合单元和辐射地板之间进行馈电以产生激励电压激励所对应的第一模式和第八模式,馈电网络下的介质(9)为一厚度为0 .8mm的FR4介质;
4b)第一模式在两个馈电点的模式电流具有相同的幅度和相位,而第八模式的模式电流在这两个馈电点位置具有相同的幅度和相反的相位关系;在上述功率分配网络中引入第一移相结构(10)、第二移相结构(11) ,第三移相结构(12)和第一可调开关结构(13)、第二可调开关结构(14)、第三可调开关结构(15)、第四可调开关结构(16);第一移相结构(10)通过第一可调开关结构(13)和第二可调开关结构(14)位于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6)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8)之间;第三移相结构(12)通过第三可调开关结构(15)和第四可调开关结构(16)位于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6)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8)之间,第二移相结构(11)位于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7)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6)之间;第一可调开关结构(13)和第二可调开关结构(14)位于第一移相结构(10)与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接口处,通过第一可调开关结构(13)和第二可调开关结构(14)来控制第一移相结构(10)接入或者不接入到第一功率分配网络中;第三可调开关结构(15)和第四可调开关结构(16)位于第三移相结构(12)与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接口处,通过第三可调开关结构(15)和第四可调开关结构(16)来控制第三移相结构(12)接入或者不接入到第一功率分配网络中;当第一可调开关结构(13)、第二可调开关结构(14)导通,而第三可调开关结构(15)、第四可调开关结构(16)断开时,第一移相结构(10)和第二移相结构(11)导通工作,此时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7)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8)具有相等的幅值和相位关系,进而可以将所对应的第一模式激励出来;而当第一可调开关结构(13)、第二可调开关结构(14)断开,而第三可调开关结构(15)、第四可调开关结构(16)闭合工作时,第二移相结构(11)和第三移相结构(12)导通工作,此时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7)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8)具有相等的幅值和相反的相位关系,进而可以将所对应的第八模式激励出来;
4c)在上述第一功率分配网络中继续引入匹配结构以实现最后的馈电网络,此第一匹配结构(17)和第二匹配结构(18)为两个宽度为0 .5mm,长度为11mm的开路枝节;
4d)利用相同的设计方法,对另外一组馈电网络进行设计,此馈电网络的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19),并设其为端口2,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20)和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21);将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20)和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21)分别与步骤3中的第三容性耦合单元(3)和第四容性耦合单元(4)相连,进而对第三容性耦合单元(3)和第四容性耦合单元(4)和辐射地板(5)之间进行馈电以产生激励电压激励所对应第一模式和第六模式;此第二馈电网络的移相结构为第四移相结构(22) ,第五移相结构(23)和第六移相结构(24),开关结构为第五可调开关结构(25)、第六可调开关结构(26)、第七可调开关结构(27)和第八可调开关结构(28);
第五移相结构(23)通过第五可调开关结构(25)和第六可调开关结构(26)位于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19)和第一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20)之间;第六移相结构(24)通过第七可调开关结构(27)和第八可调开关结构(28)位于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19)和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20)之间,第四移相结构(22)位于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口(21)和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输入端口(19)之间;第五可调开关结构(25)和第六可调开关结构(26)位于第五移相结构(23)与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接口处,进而通过第五可调开关结构(25)和第六可调开关结构(26)来控制第五移相结构(23)接入或者不接入到第二功率分配网络中;在第二馈电网络中,第七可调开关结构(27)和第八可调开关结构(28)位于第六移相结构(24)与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接口处,进而通过第七可调开关结构(27)和第八可调开关结构(28)来控制第六移相结构(24)接入或者不接入到第二功率分配网络中;当第五可调开关结构(25)、第六可调开关结构(26)导通,第七可调开关结构(27)和第八可调开关结构(28)断开时,第四移相结构(22)和第五移相结构(23)工作,此时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两个输出端口具有相等的幅值和相位关系,进而可以将所对应的第一模式激励出来;而当开关结构为第五可调开关结构(25)和第六可调开关结构(26)断开,而第七可调开关结构(27)和第八可调开关结构(28)导通闭合时,第四移相结构(22)和第六移相结构(24)工作,此时第二功率分配网络的两个输出端口具有相等的幅值和相反的相位关系,进而可以将所对应的第六模式激励出来;此第二馈电网络的匹配结构为第一阻抗转换结构(29)和第二阻抗转换结构(30),其长度为4mm,宽度为4 .5mm;此时即完成了另外一组馈电网络的设计;
4e)最后将上述所设计的两组馈电网络分别放置于辐射地板(5)的上侧和下侧,并通过多层PCB工艺将三层集成到一起;通过第一金属化过孔(31)和第二金属化过孔(32)将第一馈电网络中的第一输出端口(7)和第一馈电网络中的第二输出端口(8)分别与第一容性耦合单元(1)和第二容性耦合单元(2)连接,通过第三金属化过孔(33)和第四金属化过孔(34)将第二馈电网络中的第一输出端口(20)和第二馈电网络中的第二输出端口(21)分别与第三容性耦合单元(3)和第四容性耦合单元(4)连接,实现了一个具有2端口的可重构MIMO天线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4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