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域保护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7153.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2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8 | 分类号: | H02H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孙乳笋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动作信号 隔离开关位置 断路器位置 潮流数据 电压信号 检测信号 网络元件 网域 采集 配电网 保护动作 范围扩大 故障元件 快速切断 末端元件 网络结构 主保护 拒动 切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域保护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采集配电网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包括:各节点的电流/电压信号、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根据采集的电流/电压信号确定各节点的潮流数据;根据潮流数据、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以及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本发明能完成识别网络结构、判断故障元件、快速切断故障的网络元件、末端元件主保护拒动后快速切除相邻的网络元件,保护动作快速、准确,避免事故的范围扩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网域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区域或大中型企业的电网(110kV、220kV)一般设置1座或多座中心变电站,每座中心变电站1~2回电源线路与公用电网连接,以中心变电站为核心,放射或环网形式向区域(或企业)的末端变电站供电。网内的自备发电机组(或余能发电机组)在中心变电站并网,这些配电网络相对独立,分布范围一般较小(在10km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为典型配电网络结构图,在图1所示的配电网络中,系统的组成元件主要分为两类,即:网络元件、末端元件。网络元件是指中心变电站的配出元件或环网站的两端均可能与电源相连的元件(如:环网站的进线、母联回路);末端元件是指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与降压变压器设备相连的元件。
传统的保护配置中,各元件的保护装置相互独立,相互没有实时的统一协调。网络元件的保护装置之间及其与末端元件的保护需要配合,配合关系复杂,动作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末端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或断路器失灵时,由于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过长,易扩大事故范围;直接威胁到本区网络、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为快速、准确识别电网的故障网络元件、快速切除相邻的网络元件,快速、准确的提供保护动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域保护方法,包括:
采集配电网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包括:各节点的电流/电压信号、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
根据采集的电流/电压信号确定各节点的潮流数据;
根据所述潮流数据、采集的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以及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执行保护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根据所述潮流数据、采集的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以及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执行保护动作包括:
根据所述潮流数据、采集的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确定配电网的实时网络结构;
根据确定的配电网的实时网络结构和元件的保护动作信息控制电网中的断路器执行保护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根据确定的配电网的实时网络结构和元件的保护动作信息控制电网中的断路器执行保护动作包括:
根据确定的配电网的实时网络结构确定电网中各元件的相邻元件;
根据各元件保护动作信息,控制保护动作元件及其相邻元件的断路器执行保护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包括:
利用智能电子设备IED采集所述的配电网的检测信号、执行保护动作。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域保护装置,包括:设置于电网中各节点的智能电子设备IED以及中心主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智能电子设备IED,用于采集配电网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包括:各节点的电流/电压信号、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
所述中心主保护装置,用于根据采集的电流/电压信号确定各节点的潮流数据,根据所述潮流数据、采集的断路器位置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信号以及元件的保护动作信号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智能电子设备IED执行保护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71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