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临时封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6410.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于亚荣;韩向娜;罗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5/00 | 分类号: | C09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剂 薄荷醇衍生物 考古发掘 薄荷醇 封护材料 丙丁烷 文物 乙醇 丙酮 戊烷 乙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临时封护的方法,所述临时封护材料包括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溶剂中的薄荷醇或/和薄荷醇衍生物,所述溶剂为乙醇、丙酮、乙醚、丙丁烷、戊烷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薄荷醇或/和薄荷醇衍生物含量为20~90wt%。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考古现场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可控去除临时封护材料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临时封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埋葬了数以千年的文物,与周围的环境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这时文物材料的变化速率就会趋于平缓甚至完全停止。考古发掘是要把文物重新从地下发掘出来,是一种不可逆的破坏过程。当考古发掘者进行考古发掘时,文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随着周围环境的急剧变化,势必会破坏文物与周围环境堆积形成过程中建立的物理和化学的平衡状态,当这种变化超出文物自身的承受能力时,将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如粮食颗粒、丝绸等纺织品的碳化、彩绘颜色变化甚至消失、金属材质文物的氧化和腐蚀等,这些变化可能需要几天时间,也可能时间更短,等把文物运送回实验室再进行保护,已为时已晚,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很多珍贵的文物可能会被永久损坏,或是重要的遗存信息将不复存在。
在目前的考古发掘实践中,出土后的文物都面临着环境剧烈变化的问题,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中的含氧量等的剧烈变化,这一环境骤变过程直接产生的现象包括肉眼可见的有机质文物的腐化、灰化等现象,无机质文物存在酥解、破损、腐蚀等延续性破坏的发生。这时急需我们在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及时有效的临时保护,再进行后续的发掘工作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以免文物遭受不可逆的破坏或毁坏。
文物保护依据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保护材料尽可能可逆”等。在实践中如何按照这些原则实施保护是探讨的焦点。在考古发掘现场,最常见的干预行为即对发掘文物的临时保护处理,这种保护措施的可逆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未来实施更合适的保护方案预留了更大的空间。所以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时,应尽可能减少一些干预活动,所采取的干预行为最好具有可逆性。
后期修复文物时,文物保护工作者常常需要给易受环境影响的文物穿上看不见的保护衣,避免或减缓在存放条件下文物因外界因素发生劣化,这样的材料被称做封护材料。一般这种封护材料都是在文物被发掘后期,进行的永久性封护处理。但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被发掘出的瞬间可能就会遭受环境突变的影响,暴露时间越久,对文物的影响可能越大。这时及时的对文物进行临时封护处理,待运送回环境条件可控的实验室再进行永久性的保护,更能保证文物信息的完整性。
环十二烷是完全非极性化合物,由其形成的涂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因此提出用环十二烷作为水敏感性文物的临时封护剂,防止在随后的水性物质处理时对文物造成损害。环十二烷在常温下可以升华,非常容易去除,因此不会影响文物后续的永久保护处理。但环十二烷的毒性毒理问题至今尚未定论,而且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具有累积性,考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存在潜在的风险;在环境中都难以降解,对环境也存在潜在危害。而且环十二烷价格昂贵,会大大增加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临时封护的材料及临时封护的方法,对发掘现场文物进行临时封护,用以抢救性、临时性的保护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文物。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临时封护的材料,所述临时封护材料包括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溶剂中的薄荷醇或/和薄荷醇衍生物,所述溶剂为乙醇、丙酮、乙醚、丙丁烷、戊烷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薄荷醇或/和薄荷醇衍生物含量为20%~90%。
本发明选用薄荷醇和/或薄荷醇衍生物和溶剂的混合溶液作为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的临时封护材料。用薄荷醇和/或薄荷醇衍生物这类有机小分子材料常温下为固体,具有挥发性。将其直接溶于溶剂,或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后压缩到空气或氮气压力罐,或直接用丙丁烷等溶解于压力罐中,保持薄荷醇或/和薄荷醇衍生物含量为20%~90%,然后涂覆/喷涂到文物表面,在文物表面得到临时封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6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