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5564.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娜;何建强;刘玉超;赵丁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5/04;E03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溢流 预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来说是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截流井(沟)是雨污合流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雨污分离。旱季时因排污管中只有污水,截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污水处理厂,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至污水处理厂,剩余部分则通过溢流形式进入地表水域。溢流水体污染物含量较高,会对地表水域造成污染,尤其是我国东部、南部雨水充足的区域,溢流水体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然而,针对截流井溢流水体,并无有效的应对策略与处理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所述的这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初级雨水及雨污混流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外部固定装置,所述的外部固定装置中设置有袋装土基底层,在所述的袋装土基底层的上部设置有砾石过滤层,在所述的砾石过滤层的上部设置有素土层,所述的素土层中设置有挺水植物;
所述的外部固定装置由至少四个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钢管构成,所述的钢管之间通过铁丝网连接,所述的铁丝网的孔径小于10mm,所述的铁丝网的顶端与所述的砾石过滤层的顶部平齐,在所述的铁丝网的内侧周边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的素土层20~70cm,所述的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的砾石过滤层的底部平齐,所述的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砾石过滤层的高度为0.5-1 m,砾石粒径为10-20 mm,相邻的两个砾石之间的孔隙度为0.484。
进一步的,所述的素土层的高度为10-2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管设置在河底,入土深度为1-1.5m。
进一步的,在平行于驳岸侧的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溢流口,任意一个溢流口宽0.6m,每隔1.4m设置1个溢流口,在垂直驳岸侧的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溢流口,任意一个溢流口的宽度为0.6m,所述的溢流口低于隔板的顶部20cm,高于常水位0.5m,与雨污排放口底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管顶部高于隔板顶部20cm。
具体的,所述的挺水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美人蕉、菖蒲、鸢尾、芦苇、旱伞草等。
本发明的原理是:砾石间形成连续的水流通道,当污水通过时,水中的悬浮固体(SS)因沉淀、物理拦截、水动力等原因运动至砾石表而接触沉淀。且由于砾石间形成的管流的水力条件利于沉淀,因此接触沉淀的效果比自然河川的更加显著。长时间与污水接触的砾石表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吸附、吸收水中的有机物用于自身的代谢,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挺水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供其生长发育。挺水植物通过根部摄取营养物质(尤其是污水溢流量较小时,污水的停留时间长,污染物被吸收的比例增加)。水中植物产量高,大量的应用物质被固定在其生物体内。当收割后,营养物就能从系统中被除去。废水中的有机氮就能被微生物分解与转化,而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被植物直接摄取,再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废水中除去。
本发明能够对入河的溢流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净化,去除其中大部分的SS,降低其浊度,并削减一部分污染物。
具体的,本发明的系统长度根据排水量调整、高度根据常水位调整,宽度一般设1-2m;袋装土基底层厚度可调,试实际情况而定,合理铺设袋装土可以有效改善河底平整度,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砾石过滤层表面附10-20cm透水性较好的素土层,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砾石过滤层是器主要的过滤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来水的SS及有机质含量。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能够初步净化河道沿岸截流系统的溢流污水,能够有效降低雨污溢流口溢流水体的SS与有机质含量,并能去除一部分氮磷污染物,能够起到对溢流水体进入地表水体的初步净化。本发明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使用年限长,处理成本低,是一种对雨污溢流口污水的处理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河道雨污溢流口预处理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5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