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4899.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巍;祝连庆;张雯;董明利;娄小平;李红;陈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H01S3/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恒立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6 | 代理人: | 顾珊;庞立岩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激光器 应变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包括泵浦源,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EDF的输入端连接,EDF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耦合器的输入端与光谱仪的输出端连接,耦合器的输出端与细芯光纤的输入端连接,并且细芯光纤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涉及细芯光纤激光器的应变测试技术领域。该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可以更好的对细芯光纤形式的激光器进行应变测试实验,改变了该方面应变测试实验还依次存在极大缺陷的问题,更好的为研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对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更加的推动了我国科研事业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芯光纤激光器的应变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可在光纤放大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在泵浦光的作用下光纤内极易形成高功率密度,造成激光工作物质的激光能级“粒子数反转”,当适当加入正反馈回路(构成谐振腔)便可形成激光振荡输出,光纤激光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激光光纤通讯、激光空间远距通讯、工业造船、汽车制造、激光雕刻激光打标激光切割、印刷制辊、金属非金属钻孔/切割/焊接(铜焊、淬水、包层以及深度焊接)、军事国防安全、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大型基础建设,作为其他激光器的泵浦源等等。
光纤激光器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激光光源,具有宽带可调谐、较高的信噪比、较窄的输出激光线宽等优势广泛地应用于光纤传感、光纤通信、光学加工等领域。光纤激光器由泵浦源、谐振腔和增益介质三部分构成,光纤激光器的腔长越长,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就越明显,因此有必要缩短掺铒光纤的长度,同时短腔也是光纤激光器实现单纵模运作的重要条件。波长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该结构通常由一对波分复用器、耦合器、泵浦源和连接在中间的增益介质组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通常用于产生窄线宽激光输出,在环形腔激光器中插入干涉滤波结构可以实现波长灵活可调谐。
目前,光纤激光器已经在诸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和开发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还没有较好的进展,无法对细芯光纤形式的激光器进行应变测试实验,在该方面还依次存在极大的缺陷,有待研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解决了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还没有较好的进展,无法对细芯光纤形式的激光器进行应变测试实验,在该方面还依次存在极大缺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包括泵浦源,所述泵浦源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波分复用器的输出端与EDF的输入端连接,所述EDF的输出端与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耦合器的输入端与光谱仪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与细芯光纤的输入端连接,并且细芯光纤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细芯光纤构成马赫曾德结构,并且马赫曾德结构由9/125μm单模和5/130μm单模光纤构成。
优选的,所述细芯光纤上设置有掺杂光纤,并且掺杂光纤应选用较短长度和较高的掺杂浓度以降低系统的泵浦阈值。
优选的,所述细芯光纤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变频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芯光纤激光器应变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搭建光纤激光器:将泵浦源、波分复用器、耦合器、细芯光纤和掺杂光纤进行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4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