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型弯孢菌菌株及其应用和除草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4378.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柏连阳;罗坤;杜桂萍;刘开林;周小毛;刘祥英;胡利锋;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1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孢菌 除草剂 保藏 菌株 种间 马齿苋 狗尾草 中国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除草剂 生物除草剂 微生物中心 除草效果 环境友好 棉花 玉米 牛筋草 千金子 杀草谱 可用 马唐 制备 鳢肠 施用 杂草 应用 田间 防治 管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型弯孢菌菌株及其应用,所述间型弯孢菌菌株命名为mt‑3,其于2016年12月23日被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376。本发明的间型弯孢菌,可用作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田间的微生物除草剂制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草剂,该除草剂成分简单,环境友好,施用简单,杀草谱广,在对玉米和棉花等作物无害的前提下,对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鳢肠和马齿苋等杂草的防治效果达到了75%以上,除草效果见效快,是一种可长期投入使用的生物除草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和除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型弯孢菌菌株及其应用和除草剂。
背景技术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是世界公认的18种恶性杂草之一,主要危害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烟草、花生等作物,在果园、蔬菜、草坪和园艺作物田中也常有发生。马唐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抗逆性,生长速度快且生长周期长。对马唐的防除主要依赖化学方法,但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将造成环境污染和残毒药害,还会导致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因此,亟需探寻针对马唐以及抗药性马唐的非化学防除方法。
生物除草剂具备对目标杂草致病性强的特点,同时对环境安全,其研究与开发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全球已经成功商业化或正式获得登记的生物除草剂产品有Biochon、StumpOut、Camperico、双丙氨膦钠和Myco-Tech Paste等20余个品种。其中在马唐研究方面,中隔弯孢霉(Curvularia intermedia)菌株被筛选出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已申请了专利;黑粉菌(Ustilago syntherismae)也被报道防除效果良好;另外我国有报道分离到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具有发展成为防除马唐的真菌除草剂的潜力。然而这些菌株杀草谱不够广泛,发酵工艺复杂,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克服马唐抗药性的间型弯孢菌,具体为一种间型弯孢菌菌株及其应用和除草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湖南地区棉花田自然发病的马唐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具有强致病力的菌株,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其生物防治效果和作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旨在为马唐真菌除草剂的研发提供依据,解决湖南棉田马唐的抗药性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间型弯孢菌菌株,所述间型弯孢菌(Curvularia intermedia)菌株命名为mt-3,其于2016年12月23日被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376。
本发明的间型弯孢菌,是一种马唐致病菌,寄主范围广,寄主范围包括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鳢肠和马齿苋等,对玉米和棉花等作物无害,可用作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田间的微生物除草剂制备。间型弯孢菌(Curvularia intermedia)mt-3与背景技术提到的这些菌株比较,杀草谱更广泛,对马唐、牛筋草、旱稗、马齿苋等杂草均有防治效果,适合用于棉花田除草;另外,具有发酵工艺简单,制剂配方成熟,有推广应用前景。
上述的间型弯孢菌菌株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马唐自然发病的叶片病健交界处剪取组织块,于质量浓度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3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
(2)将所述步骤(1)冲洗后得到的组织块置于PDA培养基上进行恒温培养,恒温培养的温度为28℃;
(3)待所述步骤(2)恒温培养长出菌落后,从菌落边缘挑取菌丝,移入新的PDA培养基上培养,经过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的间型弯孢菌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4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吡蚜酮的爪哇棒束孢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蝙蝠蛾拟青霉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