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究电力变压器短路辐向失稳关键因素的试验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4367.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欧强;孙树波;李小蓉;喻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杜丹丹 |
地址: | 421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究 电力变压器 短路 失稳 关键因素 试验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研究电力变压器短路辐向失稳关键因素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影响绕组辐向失稳的关键因素,并分别为变压器各内绕组的关键因素设置不同参数,而为其他非关键因素设置相同参数,从而完成预设的辐向失稳关键因素在不同参数下的真型模型的设计与制造;其中,分别为变压器各内绕组的关键因素设置不同参数的步骤具体为:针对每一关键因素,在其他关键因素的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分别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对比各内绕组的本关键因素的不同参数以形成多组对比项目,用以分析各关键因素在不受到其他关键因素影响时对试验的影响;
分别预估抗短路变压器各内绕组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以得到各自对应的短路耐受电流值,并定义此电流值为基准冲击电流I*sc;
对制造的真型模型进行研究性突发短路试验,直至试验结束;
解体变压器,若绕组变形或失稳形式与预估形式一致,则获取整个研究性突发短路试验结束后各内绕组的辐向应力值,并按照变压器各内绕组的关键因素的不同参数比较各内绕组的辐向应力值,然后根据对比结果的差异总结影响辐向失稳的关键因素在绕组抗短路能力方面的作用,具体为根据对比结果得出哪项或哪几项关键因素在绕组抗短路能力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而哪项或哪几项关键因素在绕组抗短路能力方面的作用较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型模型为三相三绕组变压器;所述内绕组包括低压绕组和中压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响绕组辐向失稳的关键因素包括导线类型、导线厚度和绕组内支撑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究性突发短路试验包括六项突发短路试验,并按如下顺序进行:A相高低压运行试验、B相高低压运行试验、C相高低压运行试验、A相高中压运行试验、B相高中压运行试验以及C相高中压运行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制造的真型模型进行研究性突发短路试验,直至试验结束的步骤具体为:
每一项突发短路试验均包括多次突发短路试验,且对于每一项突发短路试验而言,其初次突发短路试验需施加K*I*sc的短路试验电流并测量对应的阻抗值,其中0.5K≤1,然后每进行一次突发短路试验都逐步增加施加的短路试验电流,或者每隔Y次突发短路试验逐步增加施加的短路试验电流,其中1≤Y≤5且Y为固定值或变化值,并测量对应的阻抗值,直至阻抗不合格,或者施加的短路试验电流与基准冲击电流I*sc的比值超过预设值,则该项突发短路试验结束,并记录该项突发短路试验最后一次施加的短路试验电流值K'*I*sc,其中0K'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项突发短路试验而言,判断阻抗不合格的条件为:阻抗的绝对变化率Δ1不小于0.8%,或者阻抗的相对变化率Δ2不小于0.3%;所述预设值为1.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整个研究性突发短路试验结束后各内绕组的辐向应力值,并按照变压器各内绕组的关键因素的不同参数比较各内绕组的辐向应力值的步骤具体为:
获取每一项突发短路试验过程中最后一次突发短路试验施加的短路试验电流产生的对应内绕组的辐向应力值;
按照所述多组对比项目比较各内绕组的辐向应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43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