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对扣连接连续缠绕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4269.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兴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通源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F16L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汤云武 |
地址: | 365500 福建省三明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连接 连续 缠绕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层对扣连接连续缠绕复合管。
背景技术
现今,有一种通过板带型材连续螺旋缠绕而成的塑料管叫连续缠绕管,其特点是无需模具可灵活制作各种口径的管道,且特别适合于制造口径较大的管道,应用于给排水领域,其与传统水泥管和铁管相比,具有重量轻、接头少、施工方便、环保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在各种给排水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但因缠绕塑料管自身结构问题,利用传统板带型材缠绕而成的缠绕管,不能应用于较高压力等级或较高环刚度等级的场合。为了提高缠绕管的环刚度和压力等级,对于一些口径较大的管道,现有做法是采用多层板带进行缠绕成型。但是这种成型结构,板带与板带之间难于可靠结合,管壁整体性较差,管道的整体强度提升不明显,材料的增加与强度的提升不匹配。
2007年7月25日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0610031153.8、名称为“一种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发明专利申请,其管壁结构设计为内缠绕层[1]、中间缠绕层[2]、外缠绕层[3]。中间缠绕层[2]由热塑性复合材料组成,内缠绕层[1]、外缠绕层[3]由长纤维和/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或热固性复合材料组成。这种管道主要是通过中间缠绕层[2]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来连接内缠绕层[1]和外缠绕层[3],以克服大口径塑料管道环刚度较差的问题,但其制作较为麻烦,制造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层对扣连接连续缠绕复合管,其各板带层之间结合较为牢固,有效提高缠绕复合管的环刚度和耐压等级,且易于制造,易于形成系列产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对扣连接连续缠绕复合管,至少包括内层板带和外层板带,内层板带和外层板带螺旋缠绕,所述内层板带包括长条形内层板状本体,内层板状本体一侧的下部向外延伸有下延伸部,下延伸部上端面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第一扣接凸起,内层板状本体下端面远离下延伸部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第一扣接凹槽,内层板带螺旋形缠绕时,内层板带上的第一扣接凸起与内层板带上的第一扣接凹槽相配合;
所述外层板带包括长条形外层板状本体,外层板状本体一侧的下部向外延伸有下延伸部,下延伸部上端面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第一扣接凸起,外层板状本体下端面远离下延伸部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第一扣接凹槽;外层板带螺旋形缠绕时,外层板带上的第一扣接凸起与外层板带上的第一扣接凹槽相配合;
所述内层板状本体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内陷凹槽,长条形内陷凹槽上设有对接凸起,所述外层板状本体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凸起部,长条形凸起部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凹槽;或所述内层板状本体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内陷凹槽,长条形内陷凹槽上设有对接凸起,所述外层板状本体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凸起部,长条形凸起部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凹槽,内层板带和外层板带同时螺旋形缠绕时,外层板带上的长条形凸起部嵌入内层板带上的长条形内陷凹槽,内层板带上的对接凸起与外层板带上的对接凹槽相扣接;
或所述内层板状本体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凸起部,长条形凸起部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外层板状本体上端面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内陷凹槽,长条形内陷凹槽底部设有对接凸起;或所述内层板状本体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凸起部,长条形凸起部的上部设置有对接凹槽,所述外层板状本体下端面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内陷凹槽,长条形内陷凹槽底部设有对接凸起,内层板带和外层板带同时螺旋形缠绕时,内层板带上的长条形凸起部嵌入外层板带上的长条形内陷凹槽,外层板带上的对接凸起与内层板带上的对接凹槽相扣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板状本体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充填槽,第一充填槽中充填有第一增强结构层,第一增强结构层与第一充填槽的内壁相固接,第一增强结构层的弹性模量大于内层板状本体的弹性模量。如内层板状本体可由PVC或PE或PPR或ABS等高分子塑料构成,第一增强结构层可由不饱和树脂和玻璃纤维构成。这样可在内层板带上形成加强筋,提高缠绕后管道的环刚度。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板状本体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充填槽,第二充填槽中充填有第二增强结构层,第二增强结构层与第二充填槽的内壁相固接,第二增强结构层的弹性模量大于外层板状本体的弹性模量。如外层板状本体可由PVC或PE或PPR或ABS等高分子塑料构成,第二增强结构层可由不饱和树脂和玻璃纤维构成。这样可在外层板带上形成加强筋,提高缠绕后管道的环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通源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通源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4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DPE成型顶管
- 下一篇:一种带有增强筋的连续缠绕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