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方法及对讲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3448.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0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秦瑞伦;宋雷;杨洪波;李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郭方伟;冯小梅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讲机 近场通信模块 互联装置 近场通信 匹配请求 触发信号 预设距离 自动设置 匹配 发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方法及对讲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对讲机互联装置包括: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第一对讲机包括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第二对讲机包括第二近场通信模块;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和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接收到触发信号后,第一对讲机通过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发送匹配请求,第二对讲机通过第二近场通信模块接收匹配请求,并根据匹配请求进行自动设置,完成与第一对讲机的匹配。通过实施本发明,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快速完成对讲机的写频,操作简单,提高写频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方法及对讲机。
背景技术
虽然专网通信系统发展迅速,但是常规对讲机因为操作简单,可靠性高仍然会大量使用,并且会作为最后的通信备份和应急通信手段。常规对讲机之间需要信道参数相同(选择相同通话信道)才能正常通信,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不同部门的对讲机要建立通信需要重新写频,在一些突发情况下非常不便。
现有技术可通过数据线写频、手动更改频率、扫条码等方式更改信道参数方式,例如,如通过扫条码更改,则需要对讲机具有摄像头,而多数对讲机没有摄像头。因需要专用数据线和写频软件,在应急场合下不容易满足,操作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对讲机之间写频繁琐、不易操作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方法及对讲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包括: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所述第一对讲机包括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对讲机包括第二近场通信模块;
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和第二近场通信模块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所述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接收到触发信号后,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发送匹配请求,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匹配请求,并根据所述匹配请求进行自动设置,完成与所述第一对讲机的匹配。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所述匹配请求包括信道选择信息,所述信道选择信息为所述第一对讲机的当前信道、或部分信道、或全部信道。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对讲机的内部或外部;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对讲机的内部或外部。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装置,所述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设置有用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的单独按键或组合按键;或
所述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设置有用于产生所述触发信号的选择菜单;或
所述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设置有用于感测所述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当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检测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产生所述触发信号。
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方法,用于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的匹配连接,包括:
S1:所述第一对讲机与第二对讲机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发送匹配请求;
S2: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匹配请求;
S3: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匹配请求进行自动设置,完成与所述第一对讲机的匹配。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近场通信的对讲机互联方法,所述步骤S1包括:
S11:所述第一对讲机接收用户输入的信道选择信息,并根据所述信道选择信息生成所述匹配请求;
S12:所述第一对讲机接收触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