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带物联网空气质量传感器装置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1951.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光;杨亚军;程福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仕环境控制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窄带 空气质量传感器 电路 电路模块 数据采集 物联网 传感器接口电路 一氧化碳传感器 电源管理电路 上电复位电路 输出电路模块 无线方式传输 无线通信模块 电压模拟 工程安装 基站覆盖 空气检测 驱动电路 数据传输 物联网络 布线 壳体 联通 显示屏 体内 采集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空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窄带物联网空气质量传感器装置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模块、显示屏;电路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其包括MCU处理器、电源管理电路、带ESD保护电路的RS485模块电路、上电复位电路、LCD显示屏驱动电路、NB‑IOT无线通信模块、若干传感器接口电路、ntc温度传感器电路、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路、电流/电压模拟输出电路模块。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基于窄带物联网络,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这对于工程安装、布线和数据传输采集来说都非常方便,适用于大范围内的数据采集,只要移动、联通基站覆盖的区域都能实现数据采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窄带物联网空气质量传感器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多采用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监测范围小,工程安装不便,而WIFI,zigbee,蓝牙等无线方式也只能实现小范围的无线数据传输,无法实现大范围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监测,并且检测目标单一,在需要检测综合空气质量时成本较高。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空气质量监测的设备,主要有两方面的缺陷:
1.基本都是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这对于工程安装,布线和数据传输采集来说都很不方便,只适用于小范围内的数据采集,无法适用于大型建筑或者大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并且随着线路老化,会造成数据传输不可靠以及带来安全隐患。
2.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单一,大多是针对PM2.5或者甲醛,VOC等单一数据的检测。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据说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已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NB-IoT具备四大特点: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的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企业预期的单个接连模块不超过5美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多传感器的基于窄带物联网的空气质量传感器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窄带物联网空气质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电路模块、显示屏;
——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与底壳相互扣合的上壳,底壳上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的底壳与上壳上分别设有空气输入口;
——显示屏,采用LCD显示屏设置在上壳上;
——电路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其包括MCU处理器、电源管理电路、带ESD保护电路的RS485模块电路、上电复位电路、LCD显示屏驱动电路、NB-IOT无线通信模块、若干传感器接口电路、ntc温度传感器电路、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路、电流/电压模拟输出电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仕环境控制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科仕环境控制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1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