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平台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1491.3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3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埃帕克智能共享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Q30/02;G06Q10/08;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仲晖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托盘 感知层 应用层 租赁 信息采集单元 传输网络 用户终端 传输层 取用 操作便利 定位精准 建立连接 实时采集 数据交互 可视化 共享 调配 投放 监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平台及方法,包括依次进行数据交互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所述感知层包括信息采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物流托盘的租赁状态信息以实现物流托盘的投放、取用、归还和监控;所述传输层包括传输网络,所述感知层通过所述传输网络与所述应用层建立连接;所述应用层包括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控制并可视化所述物流托盘的租赁状态信息。本发明具有定位精准、远程调配操作便利、可批量取用和归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物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共享物流的本质是共享物流资源,物流货运资源只是物流资源的冰山一角。现代物流核心是系统,在物流复杂的系统中,物流资源具有网络化、标准化、信息化特征,可以共享的物流资源也很多,主要有物流信息资源、物流技术与设备资源、仓储设施资源、终端配送资源、物流人力资源等,为推动共享物流发展打下了基础。传统物流系统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系统不协同,物流体系不能互联互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推进共享物流可以带来很多颠覆性创新,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来说,在物流环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物流托盘,目前多采用静态租赁的方式,现有技术中一方面影响物流效率、提取和归还物流托盘不便,另一方面增加了供应方的投放成本,也进一步提升了搬运成本。
中国专利一种在特定区域内的物流定位方法(申请号:CN201110128917.6),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一种具有低频和高频两种频率的双频RFID标签,在以物流区域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置基准标签和移动标签,设置一种包括移动载物车、固定在移动载物车上具有共同中心轴线的两个全向读写器、读写处理系统及发射系统的监测机器人,在物流区域的固定建筑物或机器上放置基准标签,在移动的物流托盘或被监测物品上放置移动标签,通过监测机器人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定置基准标签监测到移动标签的具体坐标值,达到移动标签的被监测定位。该方案通过RFID标签配合移动监测机器人实现对人员、物流物品等的精确定位,但该种定位需要投入移动监测机器人,成本高昂,且无法实现仅仅针对物流托盘的共享,更无法实现物流托盘批量化的取用和归还,需要作出改进。
因此急需要一种定位精准、远程调配操作便利、可批量取用和归还托盘的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平台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平台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物流托盘动态租赁管理、无法批量取用和归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平台,包括依次进行数据交互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所述感知层包括信息采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物流托盘的租赁状态信息以实现物流托盘的投放、取用、归还和监控;所述传输层包括传输网络,所述感知层通过所述传输网络与所述应用层建立连接;所述应用层包括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控制并可视化所述物流托盘的租赁状态信息。
优选的,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子围栏,所述物流托盘设于所述电子围栏内,所述物流托盘上还设有定位器和射频标签。
优选的,所述定位器包括北斗GPS双模定位模组,所述北斗GPS双模定位模组以固定间隔时间发送经纬度数据至所述应用层。
优选的,所述传输网络包括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和窄带物联网。
优选的,所述租赁状态信息基于TCP协议传输至所述应用层。
优选的,所述应用层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租赁状态信息,并进行mysql数据库存储。
一种物流托盘的共享租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埃帕克智能共享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埃帕克智能共享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1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