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双向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8266.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2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肖辉辉;宋忆宁;万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冷却管 正向 冷却装置 冷却液 全程均衡 冷凝管 冷却槽 冷装置 上外壳 下外壳 蒸发槽 电芯 种液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双向冷却装置。包括正向冷却管外壳、反向冷却管、正向冷却液、反向冷却液、冷凝管和若干电芯,正向冷却管外壳包括下外壳、上外壳、冷却槽和蒸发槽。本发明具有能够对电池包进行全程均衡冷却、安装简便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双向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包设计需要保证电池始终处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温度环境(电池温度范围:15~40℃;电池之间的温差:5~10℃)工作,从而保证整车的长寿命、良好的续航里程、良好的功率性能以及较短充电时间。
电池包常用的冷却系统主要分为四种:自然冷却系统、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直冷系统。
自然冷却系统利用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将电池包、模组和电池单体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空气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单体的温度。缺点是: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低,且自然对流的流动也较弱,因此自然冷却的散热效率一般比较低。
风冷系统是通过风扇将空气引入箱体内部,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流速掠过模组或者电芯的外表面,并将电芯产生的热量散入到环境空气中。
液冷系统指的是电池系统内部的液冷系统,电芯产生的热量通过液冷系统的液冷介质带出电池系统,常见的液冷介质有水、乙二醇、硅油等。
直冷系统即制冷剂直接冷却系统,它利用的是制冷工具的相变制冷原理。制冷工质流经冷板时发生相变吸热将电芯的热量带出电池体统。一般来说直冷系统的散热效率是液冷系统的3~4倍。
随着用户对电动汽车的要求提高,主机厂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功率性能和快充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就是对电池系统冷却设计要求的提高。在大倍率充放电工况下,传统的自然冷却和强制风冷往往不能满足散热要求。液冷系统和直冷系统虽然散热效率高,但不同电芯之间存在温差大的缺点。
锂离子电池自身的温度保持在20~30℃范围为最佳。传统电池包冷却系统能保证电池工作在上述温度下,但电芯之间存在温差,当温差超过5℃时,系统的SOC差异大于10%,此外温差还会导致电芯放电和疲劳寿命的一致性。
而一般的液冷系统采用冷却液单向流动方法,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684495 A于2017年5月17日公开的一种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包括进液管和与所述进液管相连的转换扁管,所述的转换扁管内设置有多个导流件,所述多个导流件将所述转换扁管划分为多个第一子通道。上述液冷管接头、液冷管及液冷装置设计有均流的结构,从而提高了热传导效率及增强了散热效果。该专利虽然通过均流的设计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是无法改进冷却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池包进行全程均衡冷却的电池包双向冷却装置,包括正向冷却管外壳、反向冷却管、正向冷却液、反向冷却液、冷凝管和若干电芯,所述的正向冷却管外壳外侧与电芯侧面配合,所述的反向冷却管设置在正向冷却管外壳内侧底部,所述正向冷却液设置在正向冷却管外壳内部,所述的反向冷却液设置在反向冷却管内部,所述的冷凝管设置在正向冷却管外壳内侧顶部。一般电池包中电芯为圆柱状或长方体互相之间留有固定间隙按照矩形阵列排列在电池包中。正向冷却管外壳安装在电芯之间的空隙间,按照列为单位排布在空隙间,穿出电芯转180°弯后安装在下一列电芯上直至每列电芯上两侧均有正向冷却管外壳贴合。工作时,正向冷却管外壳从一段通入正向冷却液对电芯进行冷却,由于正向冷却液在正向流动时温度逐渐上升,冷却效果会变差,故在反向冷却管内部通入反向冷却液,反向冷却液用于冷却正向冷却液,由于正向冷却液的反向冷却液的流向相反,反向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最好时正好冷却的时正向冷却液温度最高的一段,从而实现全装置均衡液冷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8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扁管式液冷系统
- 下一篇:无人飞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