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电池内化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7627.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0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山;陈建丰;尹明成;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3103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工业电池 终止电压 内化成 充电 化成 电解液失水 小电流充电 蓄电池生产 充电电流 充电过程 电池容量 电压稳定 放电处理 开路电压 稳定电池 转化效率 浮充电 递减 电池 重复 补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电池内化成工艺,属于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所述工业电池内化成工艺包括:(1)以0.1C‑0.15C充电0.5‑1h,放电至终止电压;(2)以0.11C‑0.16C充电7‑10h,放电至终止电压;(3)重复步骤(2)3‑5次;(4)以0.11C‑0.16C充电7‑10h,静置0.5‑1h,放电至终止电压;(5)对电池进行补充电,并递减充电电流;(6)浮充电至电压稳定。本发明在步骤(1)的小电流充电后,进行放电处理,有效提高化成电池容量一致性及开路电压一致性,在化成充电过程中进行多次不同程度放电,稳定电池温度,降低电解液失水,同时提高转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电池内化成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说的工业电池,就是储能蓄电池,常见的工业电池主要为铅酸蓄电池。铅蓄电池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比能量低、深循环寿命短,但由于功率特性好、自放电小、高低温性能优越、回收技术成熟和具有廉价优势,该电池目前仍然是二次电池的主流产品,销售额居二次电池之首,铅蓄电池中阀控工业电池销售额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份额。
铅酸电池在加工的后续工序需要对电池进行内化成,以激活电池极板,现有的内化成工艺一般都是对电池进行充电,然后放电,接着进行二次充电,最后经二次放电完成。传统内化成充电工艺的主要缺陷:(1)化成生产周期过长,导致生产成本过高;(2)化成过程中电池温度较高,导致极板转化效率低;(3)以12V100Ah的铅酸电池为例,传统内化成工艺时间为四天,加酸量要多一些,增加了产品成本。
申请公布号为CN 102013523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内化成工艺,包括:A.首先对电池进行小电流适应性充电,并逐步增加充电电流。适应性充电的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1~0.13C/A,充电时间为50至80分钟;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13~0.16C/A,充电时间为110至130分钟。B.当充电电流达到设定值时进行持续的稳定充电,稳定充电的充电电流为0.17~0.19C/A,充电时间为10~14小时。C.对电池进行短时间的放电,电流为0.13~0.16C/A,放电时间为8~15分钟。D.对电池进行大电流补充充电,并且逐渐减少充电电流,大电流补充充电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23~0.25C/A,充电时间为50至80分钟;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19~0.22C/A,充电时间为50至80分钟;第三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14~0.16C/A,充电时间为50至80分钟。E.调整电池电解液的液面高度,调整电池电解液的时间为10至20分钟。F.对电池进行调整性充电,调整性充电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13~0.16C/A,充电时间为50至80分钟;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为0.9~0.12C/A,充电时间为50至80分钟。整个化成过程中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在50℃以下。该工艺能够有效的节省内化成的时间,这个过程的设计符合极板与电解液的反应规律。
虽然内化成技术工艺不断改进,化成时间大大缩短,但还是存在电池容量、开路电压一致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电池内化成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容量、开路电压一致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电池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以0.1C-0.15C充电0.5-1h,放电至终止电压;
(2)以0.11C-0.16C充电7-10h,放电至终止电压;
(3)重复步骤(2)3-5次;
(4)以0.11C-0.16C充电7-10h,静置0.5-1h,放电至终止电压;
(5)对电池进行补充电,并递减充电电流;
(6)浮充电至电压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7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