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6472.1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5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诗迪;盛光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碳纤维毡 接种微生物 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微生物 植物修复技术 修复 环境污染物 生物亲和性 高吸附性 菌根真菌 联合修复 修复土壤 修复效率 原位钝化 植物种植 降解菌 有效地 灭菌 促生 土层 移除 胁迫 污染物 细菌 铺设 灌溉 覆盖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性碳纤维毡灭菌后接种微生物,待用;(2)将接种微生物后的活性碳纤维毡铺设在待修复土壤表层,然后再覆盖土层,将植物种植在活性碳纤维毡上,灌溉维护,待修复完成后,将活性碳纤维毡及植物一起移除,完成修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活性碳纤维毡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互补,发挥活性碳纤维毡的高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构成“活性碳纤维毡‑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系统,在原位钝化污染物的同时,为微生物(菌根真菌、根围促生细菌、降解菌)提供了定殖场所和条件,为植物生长减轻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物胁迫,显著有效地提高了修复效率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修复方法作为一种最具前景和潜力的绿色修复技术,由于具有修复潜能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污染土壤的治理,并逐渐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植物的吸附、吸收及转运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能够达到对土壤的净化的目的,但是,单纯依靠植物本身来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污染物转移率低、植物生长受到污染物的毒性影响等等,严重影响了植物修复的效率。因而,如何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增强植物污染物吸收能力以及对逆境的适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植物的独特功能,可和根际微生物协同作用,可以发挥生物修复更大的效能。利用植物-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系来共同移除环境污染物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市场效能高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也是当今土壤修复学和微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菌根真菌能够有效地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吸收机能,同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在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抗性系统减缓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性,还能够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率,并通过分泌铁载体、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植物激素等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有机物降解菌则用于修复土壤的有机污染。但是微生物在植物根际及土壤环境中的活性及生物量较难保证,若要确保微生物在修复系统中的功能活性,则需选用有效、合适的固定化载体。
活性炭因通常对水相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于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它也是采用原位钝化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时的吸附材料之一。但由于其迁移性、分散性差,尽管添加活性炭的土壤区域污染物含量降低明显,但修复范围有限,修复成效不均匀。再者,粉末状、颗粒状的活性炭难以回收,污染物依然存在于土壤环境中,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去除,从长期来看,污染物的环境生态风险尚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的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活性碳纤维毡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性碳纤维毡灭菌后接种微生物,待用;
(2)将接种微生物后的活性碳纤维毡铺设在待修复土壤表层,然后再覆盖土层,将植物种植在活性碳纤维毡上,灌溉维护,待修复完成后,将活性碳纤维毡及植物一起移除,完成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64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