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止坠毁的两栖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2560.6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72 | 分类号: | B64D17/72;B60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处理单元 引爆器 上药 旋翼 引擎 降落伞 起落架 充气装置 电连接 气囊 包间 传动连接 过盈配合 气囊连通 转轴凹槽 出气口 覆盖架 体表面 沉入 架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防止坠毁的两栖无人机,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处理单元和引擎,处理单元与引擎电连接,机体上设有旋翼,机体内设有转轴,转轴靠近旋翼的一端设有凹槽,旋翼设有连接部,连接部插入转轴凹槽内,连接部与转轴过盈配合,转轴另一端与引擎传动连接,转轴的凹槽内设有上药包和下药包,上药包与下药包间设有降落伞,降落伞下设有底引爆器,上药包旁设有第二引爆器,第二引爆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机体底部设有起落架,起落架包括气囊和架体,气囊覆盖架体表面,机体内还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的出气口与气囊连通,保护无人机防止坠毁,即使坠机亦不会沉入水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可防止坠毁的两栖无人机。
背景技术
农业发展趋势必然为集约型大规模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使用机械化工具替代人工作业是必要条件之一,其中一种喷洒农药的途径是使用无人机携载农药在空中喷洒。现有的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作业过程中,由于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被外来物击伤,或者自身产生机械故障,这种状态下无人机可能会发生坠机事故,而无人机一旦坠毁,经济损失很大,且无人机携带的油料、农药药液等可能会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坠毁的两栖无人机,可在发生事故时防止无人机坠机损毁,同时提供无人机两栖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坠毁的两栖无人机,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处理单元和引擎,处理单元与引擎电连接,机体上设有旋翼,机体内设有转轴,转轴靠近旋翼的一端设有凹槽,旋翼设有连接部,连接部插入转轴凹槽内,连接部与转轴过盈配合,转轴另一端与引擎传动连接,转轴的凹槽内设有上药包和下药包,上药包与下药包间设有折叠压缩后的降落伞,降落伞通过线与凹槽内壁连接,降落伞下设有底部尖锐的第一引爆器,第一引爆器与下药包间设有隔板,上药包旁设有第二引爆器,第二引爆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机体内还设有加速度感应器,加速度感应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机体底部设有起落架,起落架包括气囊和架体,气囊覆盖架体表面,机体内还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与引擎传动连接,充气装置与处理单元电连接,充气装置的出气口与气囊连通。
加速度感应器实时监测无人机的加速度,当无人机收到装机损坏时,必然会发生与正常飞行状态不符的加速,处理单元通过加速度感应器获取该信息并与正常飞行的数据进行对比,一旦分析得出无人机处于坠机状态,处理单元控制第二引爆器引爆上药包,上药包爆炸后将旋翼从转轴的凹槽内推出,从而抛弃旋翼,同时将凹槽内折叠压缩后的降落伞向下推挤,使降落伞下的第一引爆器刺破隔板,引爆下药包,下药包引爆后将降落伞推出凹槽外,从而打开降落伞,降落伞通过线与凹槽内壁连接,从而坠机状态的无人机悬挂在降落伞下,确保安全,此过程中由于上药包和下药包先后引爆,因此下药包推出降落伞的过程不受上药包影响。此外,当引擎或旋翼发生故障时,与引擎电连接的处理单元可以获取信息,从而在加速度感应器未探测出紊乱的加速度的状态下也可触发降落伞。上药包、下药包的触发模式可避免降落伞被旋翼卡住。处理单元还会控制引擎驱动充气装置,同时控制充气装置为气囊充气,当覆盖起落架表面的气囊充盈气体后,即使无人机落于水面也可是无人机浮于水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爆器为撞针。撞针的成本较低,且引爆效果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在无人机上加装降落伞系统,从而保护无人机防止坠毁,即使坠机亦不会沉入水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降落伞打开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降落伞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气囊充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优力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2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