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缺血性卒中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8438.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刚;陈汉森;蔡宾;吴炜;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38/48;A61P9/10;A61K31/045;A61K33/28;A61K3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递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4 | 代理人: | 田丰;郭超栋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试剂盒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雄黄 栀子 麝香 水牛角浓缩粉 种试剂盒 抗缺血 黄连 牛黄 朱砂 冰片 黄芩 郁金 出血 珍珠 应用 转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由试剂A和试剂B组成,所述试剂A由牛黄100重量份、水牛角浓缩粉200重量份、麝香25重量份、珍珠50重量份、朱砂100重量份、雄黄100重量份、黄连100重量份、黄芩100重量份、栀子100重量份、郁金100重量份和冰片25重量份组成,所述试剂B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所述试剂A和试剂B的使用剂量依据患者卒中程度进行调整;所述试剂盒物降低了卒中的出血转化,提高整体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缺血性卒中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药物试剂盒领域。
背景技术
缺血型中风是指大脑供血动脉由于狭隘或者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部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缺血型中风大约占中风总比例的85%。目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缺血型中风的溶栓药物。目前在临床治疗脑缺血型中风过程中,发病时间确诊在4.5小时以内的,符合诊治标准的,此时可静脉注射t-PA进行溶栓治疗。而超过4.5小时则不能再进行t-PA溶栓治疗。t-PA在4.5小时的时间窗内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超过此时间窗应用t-PA则显著增加出血转化的几率,并产生神经毒性等副作用。t-PA引起的出血转化可能会使病人的预后恶化,因此大大限制了t-PA的应用。所以,如何使用t-PA溶栓的同时避免出血转化和神经毒性等问题是目前关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热点。
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破坏是t-PA引起出血转化的重要机制,其中多个细胞因子参与了血脑屏障破坏的过程,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炎症因子,活性氮RNS,活性氧ROS等。这些因子都参与了BBB的破坏进而导致了出血转化。因此,调控这些靶点将可能减少t-PA引起的出血转化。
而现有研究表明:
(1)t-PA的治疗时间窗太短,无法让多数的脑卒中病人得到治疗。只有不足5%的人符合时间窗等条件得到t-PA的治疗。
(2)超过时间窗使用t-PA溶栓治疗将会显著增加出血转化和导致神经的可能性。
(3)t-PA溶栓虽然可以恢复脑部供血,但缺血再灌注本身会造成二次损伤,主要包括产生大量自由基等。
目前尚未有相应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以有效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由试剂A和试剂B共同组成,其中,所述试剂A由牛黄50-150重量份、水牛角浓缩粉150-300重量份、麝香1-50重量份、珍珠1-100重量份、朱砂50-150重量份、雄黄50-150重量份、黄连50-150 重量份、黄芩50-150重量份、栀子50-150重量份、郁金50-150重量份和冰片1-50重量份组成,所述试剂B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一种试剂盒,其中,所述试剂A由牛黄80-120重量份、水牛角浓缩粉180-230重量份、麝香10-40重量份、珍珠20-80重量份、朱砂80-120重量份、雄黄80-120重量份、黄连80-120重量份、黄芩80-120重量份、栀子80-120重量份、郁金 80-120重量份和冰片10-40重量份组成。
更有选地,在上述一种试剂盒中,所述试剂A由牛黄100重量份、水牛角浓缩粉200重量份、麝香25重量份、珍珠50重量份、朱砂100重量份、雄黄100重量份、黄连100 重量份、黄芩100重量份、栀子100重量份、郁金100重量份和冰片25重量份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水牛角浓缩粉”为本领域公知的原料,其质量标准和制备方法均为公知,参见中国药典相关规定,可来源于市售商品,如邯郸市柏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牛角浓缩粉。
所述冰片优选为天然冰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8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抗肿瘤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