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7186.0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战强;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19 | 分类号: | F02M26/19;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再循环系统 混合装置 进气总管 辅助管 进气歧管 新鲜空气 出气管 连通 废气 发动机 发动机进气总管 结构基础 均匀流动 平行布置 一端封闭 非均匀 小气孔 气缸 汽车 引入 分配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以及一种设置有该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的汽车。该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和EGR出气管,还包括辅助管。该辅助管的一端与EGR出气管连通,另一端封闭;该辅助管的主体部分与进气总管平行布置,且通过多个气孔与进气总管连通。可见,本发明在现有发动机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辅助管,并通过辅助管和进气总管上对应设置的多个小气孔,将废气引入进气总管中以和新鲜空气混合后通过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采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不管EGR废气是均匀流动还是非均匀流动,都可以将废气和新鲜空气混合均匀,并均匀地分配到发动机的各个气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以及一种设置有该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简称EGR):是通过将一部分废气引到发动机进气管,废气被重新引入气缸参与燃烧,可降低缸内氧浓度和最高燃烧温度,达到降低NOx的效果。EGR在降低NOx排放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发动机满足排放法规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EGR降低NOx排放的机理研究认为EGR对NOx排放的降低作用主要来自于再循环的废气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包括热作用、稀释作用、进气温度作用和化学作用等几个方面。
EGR被认为是柴油机满足国IV及之后排放法规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如果EGR和新鲜空气混合不够均匀,各缸的实际EGR率将存在差异,过大的EGR率差异会导致部分缸EGR率过大,燃烧恶化,而部分缸EGR率不足,NOx不能有效降低,最终导致发动机排放恶化。
目前,常用的EGR混合器中,EGR出气管插入新鲜空气进气管一部分,或者可以在EGR出气管的端部打孔,这样可以使废气较均匀地与进气管内的新鲜空气混合。
现有技术中,对于废气是均匀流动的EGR系统,采用常规的EGR混合器,可以较好的将EGR废气和新鲜空气混合。但是,对于废气流速不均匀的EGR系统,采用常规EGR混合器时,废气和新鲜空气混合不均匀,不能满足混合要求。
因此,对于废气流速不均匀的EGR系统,如何令废气和新鲜空气均匀混合,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和设置有该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的汽车,能够令废气流速不均匀的EGR系统中的废气和新鲜空气均匀混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和EGR出气管,还包括辅助管,
所述辅助管的一端与所述EGR出气管连通,另一端封闭;
所述辅助管的主体部分与所述进气总管平行布置,且通过多个气孔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中,所述辅助管的主体部分位于所述进气总管外。
优选地,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中,所述辅助管和所述进气总管通过紧固装置固连。
优选地,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中,所述辅助管的主体部分和所述进气总管相接触的管壁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气孔。
优选地,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中,所述辅助管的主体部分伸入所述进气总管内。
优选地,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中,所述辅助管上远离所述EGR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总管的封闭端相抵。
优选地,在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装置中,所述辅助管上,沿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有两列所述气孔,两列所述气孔分别位于所述辅助管主体部分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7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