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经充气与泄气调节管壁弹性的胃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0772.2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润瑞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600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管 壁腔 管壁弹性 内外管壁 注气管道 泄气 充气 不适反应 部位粘膜 端口连接 留置胃管 密集设置 内外两层 胃管内腔 医疗设备 环行 薄管壁 壁结构 单向阀 线状体 注气管 纵向带 壁靠 侧孔 软性 刺激 调控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经充气与泄气调节管壁弹性的胃管。其胃管壁靠底部段是由内外两层薄管壁组成,内外管壁间距为0.8~1.0mm,内外管壁间通过软性密集设置的线状体相连,共同形成一胃管壁腔,该胃管壁腔环行围绕胃管内腔,所述胃管壁腔内还设有一纵向带多侧孔注气管道,且该注气管道沿胃管壁内部往上至胃管顶部分支,该注气管道外端口连接一单向阀。本发明通过改变引起患者不良反应胃管壁结构,调控胃管壁硬度及弹性,达到在需要胃管工作时保证胃管足够强度及弹性,而在间歇时明显降低胃管壁强度及弹性以减轻对相应部位粘膜刺激作用,减轻患者因留置胃管而产生的严重不适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经充气与泄气调节管壁弹性的胃管。
背景技术
临床治疗中,在临床治疗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各种急腹症、经胃管鼻饲、各种胃肠道手术前准备时,需常规将胃管从鼻腔经咽喉等路径置入胃内,即可通过外接负压吸引装置,将胃腔内容物排出,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症状、预防患者因呕吐导致误吸等治疗效果,也可经此管予鼻饲;但是在临床观察中,患者在置入胃管治疗措施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抗拒置入胃管行为,有的患者在胃管置入后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甚至违抗医嘱自行拔除胃管,即使患者勉强接受了胃肠减压治疗措施,在胃管留置过程中,经常抱怨咽喉不适等,严重干扰患者心情,尤其影响患者睡眠,影响治疗效果,患者配合治疗顺应性明显不足。
导致患者不适反应的主要原因:
(1)在人体鼻、咽喉部粘膜正常情况下基本无硬物刺激,对外界刺激普遍敏感,反应敏感。
(2)目前临床所需要使用胃管,无论是为胃肠减压或鼻饲作用,为保持管腔通畅,胃管壁就必须达到一定硬度、弹性以支撑胃管腔形状,若管壁太软,管腔塌陷,胃管腔塌陷,影响治疗效果。
(3)自鼻孔至胃腔起始部,主要生理弯曲在从鼻前庭往上后方向,在软腭处几近直角向下前方向转向口、会咽、喉部,并以稍向后角度进入食管,继而进入胃腔,胃管持续存在于此通道内时,因为目前胃管所固有的一定硬度及弹性特点,其自然状态是相对伸直的,尤其因为其弹性作用,往后持续刺激作用下鼻甲、软腭后的鼻部后鼻粘膜,往前持续刺激会厌、喉部,产生不适反应;而自食管上段往下因不存在明显生理弯曲,而无明显不适反应。
众所周知,首先,在胃肠减压治疗目的下,患者是禁食的,正常情况下胃每天分泌胃液约1.5—2.5L,平均每分钟约1.04—1.7ml,每小时62.51--104.2ml,夜间更少,且在治疗条件下,会常规予患者抑制胃、胰腺等消化液药物治疗,胃液更少,所以胃管引流之胃液或气体并非持续大量;其次,因鼻饲而置入的胃管,也无须持续予注入食物。可明确胃管其实无需持续工作起作用的;但反复予置入胃管治疗明显不现实。
目前,在减少甚至消除患者因为接受留置胃管治疗而造成的不适反应方面,尚未见效果佳的改进措施报道。
本人据以上分析,因人体固有结构无法改变,要想减轻因置胃管导致的不适反应,可从改变目前胃管壁结构,使之可人为调节,使其硬度硬度及弹性正常时起胃肠减压或鼻饲治疗作用,而间歇期胃管无须工作时,可通过调节降低胃管硬度及弹性,管壁变软,基本顺应正常人体结构,从而减少对鼻、口、咽、喉部粘膜刺激,明显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可经充气与泄气调节管壁弹性的胃管,通过改变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自鼻孔至食管起始段胃管壁结构,设计一调控结构以调控胃管壁硬度及弹性,从而达到在需要胃管工作时保证胃管足够强度及弹性,而在间歇时明显降低胃管壁强度及弹性以减轻对相应部位粘膜刺激作用,减轻患者因留置胃管而产生的严重不适反应。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润瑞,未经刘润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0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