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溪水大鲵繁殖场及其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8112.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7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华建权;章吉萍;戎华南;潘雪央;王雨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泽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53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窝洞 繁殖 活动区 大鲵 溪水 沙土层 遮阳网 左右对称设置 生长发育 生态环境 水平剖面 圆形结构 直线设置 观察口 顺水流 上端 产卵 格网 洞口 串联 铺设 地下 引入 保证 | ||
一种溪水大鲵繁殖场及其繁殖方法,前端溪水引入所述繁殖场,繁殖场包括由若干繁殖区组成,繁殖区采用串联形式,繁殖区之间设有格网,繁殖区包括活动区,活动区顺水流直线设置,活动区两侧设若干窝洞,窝洞水平剖面圆形结构,两侧窝洞的洞口设置在一边,窝洞底部设有沙土层,其中沙土层位于地下,窝洞上端设有观察口。窝洞数量为双数,左右对称设置。繁殖场上还遮设有遮阳网。夏季采用遮阳网进行降温。所述活动区铺设黏质土。本发明模拟原始的大鲵生态环境,内外水流指标一致,保证大鲵的生长发育,产卵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鲵繁殖场及其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大鲵繁殖方法在长时间使用后窝洞内外各种元素指数不一致,无法模拟原始生态环境影响大鲵生长发育。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溪水大鲵繁殖场及其繁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溪水大鲵繁殖场,前端溪水引入所述繁殖场,所述繁殖场包括由若干繁殖区组成,所述繁殖区采用串联形式,所述繁殖区之间设有格网,所述繁殖区包括活动区,所述活动区顺水流直线设置,所述活动区两侧设若干窝洞,所述窝洞水平剖面圆形结构,两侧窝洞的洞口设置在一边,所述窝洞直径为120±10cm,所述洞口宽度为24±4cm,所述洞口高度为33±3cm,所述窝洞底部设有40±5cm沙土层,所述窝洞高度为100±10cm其中沙土层位于地下,所述窝洞上端设有观察口。所述窝洞数量为双数,左右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繁殖场上还遮设有遮阳网。夏季采用遮阳网进行降温。所述活动区铺设黏质土,黏质土与沙土层等高。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存续溪水的上蓄水,所述上蓄水池位于繁殖场前端与溪水之间。
进一步,所述繁殖场上下坡度比为3%。保证洞内保水量,确保大鲵生存环境以及水流流速。
进一步,所述一侧窝洞均匀设置,其侧壁间距为30±3cm,所述对向窝洞间距为90±10cm。
进一步,还包括下蓄水池,所述下蓄水池上设有将水输送至上蓄水池的水泵。确保干水期繁殖场正常运行。
一种溪水大鲵繁殖场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具有溪水的地段树林中设立繁殖区,采用溪水引流至繁殖场;夏季设置遮阳网降温。
2、选择体壮无伤、体型肥大、体重在4000克至5000克的个体;
3、将大鲵以雌雄比例1:1置入繁殖区;
4、将活鲫鱼穿刺并投放至大鲵嘴边喂养;
5、8月上旬至9月中旬强化饲料投喂,每2-3天一次每尾投喂2-5条银鲫鱼;
6、从上端观察口视察窝洞,待胚胎发育至心脏跳动时,采用筛绢布做出捞海,捞取胚胎,置入水桶内进行孵化;
7、将步骤6中取出的胚胎保持水温为20±2度。采用24小时不间断增氧,至幼体出膜;
8、将步骤7中无法出膜的胚胎用消毒后的针刺破外膜。
进一步,所述活银鲫鱼规格100±50克。
进一步,窝洞内浸水高度为40±5cm。
进一步,水流流速在0.2m/s至0.4m/s之间。
幼体养殖还包括以下步骤:
1、30±2天后将孵化后的幼体以现货的摇蚊幼虫为饲料进行投喂;
2、将4±0.3cm幼体以小虾投喂。
进一步,幼体养殖中所述步骤1中投喂量为3~4条/尾,所述步骤2中投喂量为3~4条/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泽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泽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雏乌鸡存活率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猪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