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热流冲击的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7217.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聪;高丽艳;盛磊;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655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材料 热管 散热装置 翅片 金属相变材料 换热腔体 换热腔 热导率 吸热端 散热 潜热 体内 传热 壳体外壁 快速吸收 热源热量 散热结构 散热特性 温控效果 热传递 热管理 均温 联合 | ||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抗热流冲击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换热腔体、热管、相变材料;所述换热腔体内设置相变材料;所述热管的吸热端置于所述换热腔体内,且插入所述相变材料内;所述热管的吸热端上安装有第一翅片;所述换热腔体的壳体外壁设置散热结构。本发明利用金属相变材料的潜热高、热导率大的特点,热管的优异传热、散热特性,翅片的均温作用,将热管、相变材料、翅片联合利用,能提高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加快热传递的能力,同时利用金属相变材料的高潜热进行快速吸收热源热量,对于极端散热、瞬间散热的工况,有着较好的温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抗热流冲击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冲击是指由于急剧加热或冷却,使物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交换,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时,该物体就要产生冲击热应力,这种现象称为热冲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热交换中采用的换热器可以将热量从其中一种载热介质传递到另一种载热介质,即通过热传递实现加热或冷却,即热量的传递。但是在当前的换热器中,由于与换热介质接触的位置不同产生的热应力不同,经常发生应力损坏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抗热流冲击的散热装置,解决缓解双流向换热器的热流应力冲击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热流冲击的散热装置,其包括:换热腔体、热管、相变材料;所述换热腔体内设置相变材料;所述热管的吸热端置于所述换热腔体内,且插入所述相变材料内;所述热管的吸热端上安装有第一翅片;所述换热腔体的壳体外壁设置散热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安装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壳体外壁;所述壳体外壁顶面、和/或多个侧面设置所述第二翅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翅片的翅尖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水冷管道,所述水冷管道盘绕于所述换热腔体的壳体外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水冷管道内填充水、油或镓基/铋基液态金属。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热电制冷片、或微流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翅片的翅片厚度为0.1~10毫米,所述第一翅片中翅片间距为0.1~1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热管包括并行排列的多根管,管的形状包括:L型、T型、U型、I型、工字型、和/或沟槽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腔体的形状包括:方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翅片的翅片形状包括:方形、环形、或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翅片、和/或所述第二翅片、和/或所述换热腔体的壳体、和/或所述热管的材质为铜、铝、金、银、钛、镍、玻璃、不锈钢、或石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相变材料包括:金属相变材料和/或非金属相变材料;
所述金属相变材料包括:镓、铋、铟、铅、锡、镉、锑、锌、铜、铝、金、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非金属相变材料包括:石墨、石墨烯、氮化铝、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7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声能制冷机的环形狭缝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