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一步加氢制备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7175.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0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崔勖;杨海艳;党闪闪;杨承广;卜宪昵;王慧;魏伟;孙予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46 | 分类号: | B01J29/46;B01J29/48;C10G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氧化碳 一步 加氢 制备 芳烃 催化剂 及其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一步加氢制备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纳米金属氧化物和ZSM‑5分子筛,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占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90%,所述ZSM‑5分子筛占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90%。本发明获得的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反应稳定性好,目标产物选择性高,烃类产物中的C5+最高达80%以上、芳烃最高达7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领域及温室气体减排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一步加氢制备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不仅能解决过多CO2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而且能够缓解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问题。采用新能源制得的氢气对CO2进行加氢转化,可以将CO2转化为化学品(甲醇、甲酸和二甲醚等)、合成气、材料和液体燃料等产物。在众多产物中,芳烃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油添加剂和有机化工原料,目前主要通过石油精炼过程产生,因此被认为是更具潜力的目标产物。但是由于CO2的化学惰性,CO2加氢转化为甲烷、甲醇和一氧化碳等碳一分子相对容易,但是很难转化为含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化合物。
CO2加氢合成烃类有多种可能的路径,主要分为间接路径与直接路径。由CO2间接合成烃类通常需要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过程,例如,CO2加氢先转化为甲醇,然后甲醇再通过MTH(甲醇制烃类)反应生成不同烃类化合物。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合成气制甲醇,CO2的活化非常困难,因而需要开发更有效的催化剂来提升反应活性与稳定性。另外,MTH反应通常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然而,积碳问题严重,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所以,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地将甲醇转化为不同烃类仍面临很大挑战。相对于间接法,CO2加氢直接合成烃类的反应路径则更加经济、能效更高。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改性的铁基费托催化剂开展,在同一反应器中,首先,CO2先通过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生成CO,然后CO加氢再发生费托合成(FTS)反应。CO2基FTS的催化组分通常与传统FTS类似,工业FTS合成催化剂主要有钴基和铁基催化剂两类,钴基催化剂在CO2加氢气氛下一般作为甲烷化催化剂而不是FTS催化剂,且钴基催化剂对RWGS反应没有活性,铁基催化剂对WGS和RWGS变化反应均具有活性,因此,CO2基FTS的研究集中在对铁基催化剂的改性,尤其是对合成烯烃类产物具有很高的活性。然而,铁基催化剂物相结构复杂、寿命短,且费托活性较低导致副产物CO的选择性较高,更重要的是费托产物以链烃为主,基本不生成芳烃产物,另外,尽管铁基催化剂对CO2甲烷化的活性比钴基催化剂低很多,但是仍有不少副产物甲烷生成,甲烷选择性通常高于20%。因而,需要发展更为有效的催化剂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一步加氢制备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纳米金属氧化物和ZSM-5分子筛,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占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90%,所述ZSM-5分子筛占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90%。本发明获得的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反应稳定性好,目标产物选择性高,烃类产物中的C5+最高达80%以上、芳烃最高达75%。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一步加氢制备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转化率高,副产物少,芳烃产物选择性高,反应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7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