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6575.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正红;叶彬卫;高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天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复合发酵菌 畜禽粪便 腐解物 碎木 废弃物 园林植物废弃物 秸秆 导电率 调节剂 园林 制备 微生物活动 电导率 堆肥产品 堆肥发酵 养分资源 幼苗根部 有机酸 重量份 腐熟 活化 生长 申请 损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经堆肥发酵而成:园林植物废弃物100份、秸秆腐解物10‑25份、畜禽粪便10‑25份、余厨废弃物10‑25份、复合发酵菌2‑5份、pH调节剂0.5‑1.5份、导电率调节剂1‑2份。本申请通过加入秸秆腐解物、畜禽粪便、余厨废弃物、复合发酵菌、pH调节剂、导电率调节剂,一方面通过调整pH值、电导率,令堆肥组合物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对幼苗根部的损害;另一方面通过复合发酵菌借助微生物活动以及产生的有机酸活化园林植物废弃物、秸秆腐解物、余厨废弃物、畜禽粪便,从而维持堆肥产品长久保持高效的养分资源,加速腐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人们在营造更多绿色生态环境的同时,绿色垃圾也随之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绿化废弃物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不但给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增加了沉重的垃圾处置费用,大部分绿化废弃物随生活垃圾处理,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循环,使其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环境问题突出。园林绿化是为了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而绿化工作产生废弃物处置不当,又会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果找不到合理的处理绿化废弃物的方式,城市园林绿化显然违背了改善环境的初衷。
而现在城市土壤存在偏酸偏碱、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易板结、通气性差等多方面问题,这主要由于园林植物产生的枯枝落叶、修剪的枝、叶和草都作为垃圾被运走,这样虽然保持了清洁,但破坏了园林种植土壤的生态循环,使其养分收支不平衡,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对园林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使其在园林生态系统内得到合理和重复的利用,以把园林绿化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堆肥方法中,通过多次堆肥发酵,控制发酵时间、温度,以及各个组分的配比关系,进而促进堆肥养分释放,可以缩短堆肥时间,提高植物对养分利用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发挥其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经堆肥发酵而成:园林植物废弃物100份、秸秆腐解物10-25份、畜禽粪便10-25份、余厨废弃物10-25份、复合发酵菌2-5份、pH调节剂0.5-1.5份、导电率调节剂1-2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经堆肥发酵而成:园林植物废弃物100份、秸秆腐解物15-20份、畜禽粪便15-20份、余厨废弃物15-20份、复合发酵菌2.5-3.5份、pH调节剂1-1.5份、导电率调节剂1.5-2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园林碎木堆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经堆肥发酵而成:园林植物废弃物100份、秸秆腐解物18份、畜禽粪便15份、余厨废弃物18份、复合发酵菌3份、pH调节剂1.2份、导电率调节剂1.8份。
进一步地,所述秸秆腐解物由质量比为1:2的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经腐解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畜禽粪便为由质量比为2:1的牛粪与鸡粪经混合而成的混合粪便。
进一步地,所述余厨废弃物取自高校饭堂的餐饮厨房废弃物,该餐饮厨房废弃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构成:有机固形物20%-25%、液态物占75%-80%、油脂占2%、杂质占1%,上述组分的质量百分数总和为100%。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发酵菌为放线菌、真菌、芽孢杆菌以质量比为1:1:1混合的复合发酵菌;总含菌不少于6.5×109cfu·mL-1,各菌种不少于3×109cfu·m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天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天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