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泼型曲轴箱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5913.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0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汪伟;贝绍轶;汪永志;陈卫兵;杭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M13/02 | 分类号: | F01M13/02;F02M25/0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付秀颖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泼型 曲轴 通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泼型曲轴箱通风装置,属于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领域。它包括曲轴箱、气缸体、气缸盖、喷油器、高压油轨、油箱和输油管,曲轴箱的侧壁上装设有抽气管,抽气管与泵气机的入口连接,泵气机的内腔通过隔板分成左腔和右腔,左、右两腔内分别装设有左、右侧叶轮,左侧叶轮与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并装配于隔板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右侧叶轮与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并装配于隔板的第一通孔内的另一端,第一、二齿轮轴之间装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将左、右两腔密封隔离。本发明解决了直喷发动机在节气门及进气管内壁上产生积碳以及曲轴箱中油液容易随着汽车剧烈晃动飞溅进入抽气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泼型曲轴箱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发动机很多是缸内直喷发动机,汽油被直接喷射入气缸内进行燃烧,虽然提高了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功率和扭矩,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节气门和进气管壁容易产生积碳。积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引起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将少量泄漏至曲轴箱内的废气导入进气管中与新入的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气缸内参与燃烧,由于曲轴箱内的少量机油蒸气随着上述废气一起进入进气管并经过节气门,机油蒸气会冷凝成机油液滴并沉积在节气门或进气管内壁上。对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喷油器将汽油喷入进气管内,汽油会溶解上述沉积的液滴并将其清除,所以节气门或进气管内壁上不易产生机油液滴的长时间沉积。但直喷发动机没有上述汽油对节气门或进气管上机油的清洁作用,使机油液滴长时间沉积于节气门或进气管内壁上并形成积碳,所以直喷发动机比自然吸气式发动机更易在节气门及进气管内壁上形成积碳,进而影响节气门的开启角度及进气管内的空气流速。另外,发动机中曲轴箱随着汽车发现剧烈晃动时,曲轴箱中飞溅的油液会进入抽气管中,从而使机油被引入汽油中进行燃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直喷发动机在节气门及进气管内壁上产生积碳以及曲轴箱中油液容易随着汽车剧烈晃动飞溅进入抽气管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泼型曲轴箱通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泼型曲轴箱通风装置,它包括曲轴箱、气缸体、气缸盖、喷油器、高压油轨、油箱和输油管,高压油轨通过各连接支管分别与对应的各缸喷油器密封连通,喷油器装设于气缸盖内,且其喷油嘴伸入气缸体的燃烧室内,输油管下端与油箱中的油泵出口密封连通,输油管上装设有二次加压的加压泵,曲轴箱的侧壁上装设有抽气管,抽气管与泵气机的入口连接,泵气机的内腔通过隔板分成左腔和右腔,左、右两腔内分别装设有左侧叶轮和右侧叶轮,左侧叶轮与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并装配于隔板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右侧叶轮与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并装配于隔板的第一通孔内的另一端,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之间装设有密封片,密封片将左、右两腔密封隔离;
第一齿轮轴上装设有第一齿轮及端部的左侧叶轮,第二齿轮轴上装设有第三齿轮及端部的右侧叶轮,隔板的第二通孔内密封装配有第三齿轮轴,第三齿轮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装设有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泵气机左腔的出气口与输气支管密封连接,泵气机右腔的出油口与输油支管密封连接,输气支管的出口与输油支管的出口汇集在一起并与高压油轨密封连接;
输气支管上装设有单向阀;
曲轴箱与抽气管之间装设有呈螺旋上升的防泼管。
进一步地,防泼管的一端与曲轴箱的上部侧壁密封连通,防泼管的另一端与回流管的上端密封连通,回流管的下端与抽气管的入口端密封连通。
进一步地,左侧叶轮正对抽气管,右侧叶轮正对输油管。
进一步地,气缸盖装设于气缸体上部,气缸体下部装设有曲轴箱。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5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多滚轮摇臂式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 下一篇:国六后处理冷却水循环装置及方法